至德符天道,龙媒应圣明。
追风奇质异,喷玉彩毛轻。
躞蹀形难状,连拳势乍呈。
效材矜逸态,绝影表殊名。
岐路宁辞远,关山岂惮行。
盐车虽不驾,今日亦长鸣。
至德符天道,龙媒应圣明。
追风奇质异,喷玉彩毛轻。
躞蹀形难状,连拳势乍呈。
效材矜逸态,绝影表殊名。
岐路宁辞远,关山岂惮行。
盐车虽不驾,今日亦长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徐仁嗣的《天骥呈材》,通过对一匹神骏天马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崇高理想和深厚的情感。
"至德符天道,龙媒应圣明。" 开篇两句表达了这匹天马与天道相合,拥有祥瑞之气,是君主或圣贤所钟爱的象征。
"追风奇质异,喷玉彩毛轻。" 这里的“追风”形容天马奔跑的速度极快,宛如追逐风一般;“奇质异”则强调了这匹马的非凡之处;“喷玉”和“彩毛轻”进一步描绘出它优美的外表和神骏的气势。
"躞蹀形难状,连拳势乍呈。" “躞蹀”指的是马奔跑时四蹄扬起尘土的情况,而“形难状”则说明这匹天马的英姿飒爽,超乎常马;“连拳势乍呈”表达了它在奔驰中展现出的磅礴气势。
"效材矜逸态,绝影表殊名。" “效材”意味着诗人以这匹天马为榜样,彰显其卓尔不群的风采;“矜逸态”强调了它超凡脱俗的神态;“绝影表殊名”则指的是它在众多马匹中独树一帜,有着不一样的名字或称号。
"岐路宁辞远,关山岂惮行。" 这两句转而描写诗人面对这匹天马时的情感和心态,“岐路”“关山”都是古代地名,这里用来形容道路的遥远和险峻;“宁辞远”表明诗人愿意舍弃一切困难,只为追寻心中的理想;“岂惮行”则强调了诗人对前路的坚定信念,不会因为艰险而退缩。
"盐车虽不驾,今日亦长鸣。"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豪情,“盐车”指的是普通的马车,与天马相比显得平常;“不驾”意味着放弃追求凡俗;“今日亦长鸣”则是诗人借此机会,发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长啸,宣泄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天马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和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精神状态,以及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坚定信念。
浙之东兮君所居,嗣先业兮宗文儒。
早年俊迈风骨殊,渥洼飒爽千里驹。
一从振足登云衢,才猷卓荦罕与俱。
擢宰临桂向南趍,边氓已喜疲癃苏。
三考绩最朝帝都,高超赤县意自如。
寸心烱烱冰玉壶,荣膺鹗荐分虎符。
出守太原民心孚,弦诵之声盈里庐。
桑麻遍野阴纷敷,夫何未及三载馀。
翻然乞此衰病躯,圣恩霈若雨露濡。
告别使我情郁纡,谅君之归志不孤。
尊有酒兮架有书,田可耕兮圃可蔬。
山可樵兮水可渔,退休之适安以舒。
嗟君之乐兮世所无,白云为侣鸥为徒。
幽人襟度何潇洒,时来踞坐长松下。
天边翠壁高嵯峨,石上垂萝已堪把。
兴来看山不厌山,仰视浮云不可攀。
流泉隐隐出岩谷,长疑激石鸣潺湲。
只今作官居显职,日日承恩登禁掖。
还山未得但看图,一段閒情付秋碧。
接舆叹凤德,宣尼感祥麟。
狂圣虽不同,明哲俱全身。
达生贵无我,和光混埃尘。
斯文苟不丧,美璞终见珍。
泰运属明圣,彤庭布纯仁。
高冈赓鸣和,深渊跃潜鳞。
子何固山泽,不念苍生屯。
愿施素所蕴,骑箕补星辰。
不然当大饮,莫负头上巾。
不作仙与佛,不誉墓中人。
坦荡宇宙间,长与元气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