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槌鼓近清明,小雨霏霏欲弄晴。
唤起十年心上事,春风楼下卖花声。
踏歌槌鼓近清明,小雨霏霏欲弄晴。
唤起十年心上事,春风楼下卖花声。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和情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厚情怀。"踏歌槌鼓近清明"一句,以动人的节奏感和音响效果,将读者带入到了春日午后那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紧接着的"小雨霏霏欲弄晴",则通过细雨与即将晴朗天气的描写,营造出一派柔和清新的画面,使人仿佛能感受到春日里那种微妙而又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之美。
诗中最为动人的,或许是"唤起十年心上事"这句。这里,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历史与季节变化相结合,用清明时节唤醒了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情愫。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过往记忆的缅怀之情,也透露出一份对时间流逝、事物更新的无奈与感慨。
最后,"春风楼下卖花声"则是一笔生动的景色描写。春风中传来的是花香和卖花者的叫卖声,这不仅是对视觉听觉的双重享受,也让人联想到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界的繁盛。这一句,既是对上文情感的外化,也是对整首诗意境的进一步铺垫。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的描写,与内心深处的情愫交织,展现了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春日画卷。
自知休沐诸幽胜,遂肯高斋枕广衢。
旧地已开新玉圃,春山仍展绿云图。
心源邀得闲诗證,肺气宜将慢酒扶。
此外唯应任真宰,同尘敢是道门枢。
衲外元无象,言寻那路寻。
问禅将底说,传印得何心。
未了群山浅,难休一室深。
伏魔宁是兽,巢顶亦非禽。
观色风驱雾,听声雪洒林。
凡归是归处,不必指高岑。
交朋来哭我来歌,喜傍山家葬荔萝。
四海十年人杀尽,似君埋少不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