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国谁知少足,全人每视忘情。
楚肝越胆随付,道貌天形自成。
吟树瞑梧曷苦,支离大瘿休惊。
异同将使俱化,坚白何须更鸣。
分国谁知少足,全人每视忘情。
楚肝越胆随付,道貌天形自成。
吟树瞑梧曷苦,支离大瘿休惊。
异同将使俱化,坚白何须更鸣。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展现了对人性、道德以及宇宙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人郭之奇巧妙地运用了六言七章的形式,使得整首诗既具韵律美感,又富含哲思。
首句“分国谁知少足”,开篇即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在社会的分治中,人们是否真正找到了满足自己的方式?“全人每视忘情”则进一步探讨了个体与情感的关系,提出全然的人往往在情感上有所缺失或忽视。
“楚肝越胆随付”一句,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个人情感和欲望的自然流露,如同楚地的肝脏和越地的胆囊,是无法强求控制的。“道貌天形自成”则强调了人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象的和谐统一,即道德的外显与自然本性的内在一致。
“吟树瞑梧曷苦,支离大瘿休惊”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隐喻人生境遇,吟唱的树木和瞑梧(可能指夜晚的梧桐)的苦痛,与枝干弯曲、瘤体巨大的树木并无不同,都在各自的方式中存在着。这里强调的是面对困境时的平静与接纳。
最后,“异同将使俱化,坚白何须更鸣”总结了全诗的主旨,即在差异与相同之间找到融合,在坚持与变化之间寻求平衡。对于事物的本质与表面的区别,不必过分争论,重要的是理解其内在的联系与转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性、道德、自然等多层面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哲学思考,语言凝练而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