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经夏闰,今夕是中元。
虫语栖花径,萤光暗草根。
漏沈知夜尽,月上觉镫昏。
翻羡邻家好,通宵静掩门。
若非经夏闰,今夕是中元。
虫语栖花径,萤光暗草根。
漏沈知夜尽,月上觉镫昏。
翻羡邻家好,通宵静掩门。
这首清代诗人王朴的《秋夜即事》描绘了秋季夜晚的独特景象。首句“若非经夏闰”暗示了今年夏季较长,使得中秋时节显得格外珍贵。"今夕是中元"点明了诗人所处的节日,即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又称鬼节,充满了神秘和宁静的气氛。
接下来的两句“虫语栖花径,萤光暗草根”,通过虫鸣和萤火的描绘,展现了秋夜的寂静与微光,生动地刻画出花径和草丛在月色下的朦胧景象。"漏沈知夜尽",漏壶里的水滴声渐沉,表明夜已深,时间流逝。
最后一句“月上觉镫昏”,进一步强调了月光的明亮,连灯笼的光线都显得昏暗,烘托出诗人对宁静夜晚的向往。“翻羡邻家好,通宵静掩门”,诗人羡慕邻居能够享受一个宁静的夜晚,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也流露出淡淡的孤独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静谧和诗人的情感世界,展现出清代文人对生活琐事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