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行望止顿,稍藉息劳肩。
倘教过信宿,复惧迟归鞭。
即如雨与旸,而人犹憾天。
谁能无过望,与彼相周旋。
久行望止顿,稍藉息劳肩。
倘教过信宿,复惧迟归鞭。
即如雨与旸,而人犹憾天。
谁能无过望,与彼相周旋。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驻跸杨河作》。诗中以行旅者的心情为线索,描绘了旅途中的种种感受和思考。
首句“久行望止顿”,描述了行旅者长途跋涉后,终于到达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心情由疲惫转为暂时的宁静。接着“稍藉息劳肩”进一步说明在短暂的休息中,身体得到了恢复,心灵也得到了片刻的安宁。“倘教过信宿,复惧迟归鞭”,表达了对继续前行的犹豫与担忧,担心过度停留会延误行程,又怕急于赶路而错过沿途的美景或体验。
接下来,“即如雨与旸,而人犹憾天”,通过自然界的天气变化比喻人生旅途中的起伏不定,人们往往对不顺心的情况感到不满。诗人在此处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谁能无过望?与彼相周旋,意指人生充满了期待与失望,人们在与命运的周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以适应生活的不确定性。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