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与季申信道自光化复入邓书事·其一》
《与季申信道自光化复入邓书事·其一》全文
宋 / 陈与义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孙子白木杖,富子黑油笠。

我独白竹篮,差池复相及。

夕阳桥边画,岸帻归云急。

勿语城中人,从渠慎出入。

(0)
注释
孙子:子孙后代。
白木杖:简易的手杖。
富子:富贵人家的孩子。
黑油笠:黑色的油布斗笠。
我独:只有我。
白竹篮:用白竹编的篮子。
差池:不整齐,这里指步态不稳。
相及:相互追赶。
夕阳:傍晚的太阳。
画:如画卷般的景色。
岸帻:头巾,古代男子常戴。
归云急:归心似箭,形容急于回家。
勿语:不要告诉。
城中人:城里的人们。
从渠:任由他们。
慎出入:谨慎进出。
翻译
孙子手持白色木杖,富家子弟头戴黑色油伞。
我独自提着白竹篮,步履不齐地赶路相随。
夕阳映照在桥边,行人戴着头巾匆匆归去。
别告诉城里的众人,他们自会小心进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画面。诗人以对比的手法,通过“孙子白木杖”和“富子黑油笠”的形象,展现出贫富之间的差异。然而,他自己却持着朴素的白竹篮,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表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差池复相及”暗示了诗人与他人虽然生活状态不同,但都在同一片夕阳下的桥边漫步,享受着自然的美景。夕阳西下,桥头如画,诗人“岸帻归云急”,头巾轻扬,似乎与天边的流云竞速,流露出一种闲适而匆忙的归心。

最后两句“勿语城中人,从渠慎出入”,诗人劝告城市中的人不必过于关注这些表面的差别,只需各自谨慎出入,享受自己的生活节奏。这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观念的超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陈与义

陈与义
朝代:宋   字:去非   号:简斋   生辰:1090-1138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猜你喜欢

兰舟纪遇·其二

只在波光淡荡中,橹枝无力忽西东。

难从白日回惊电,反恨青天转顺风。

燕子逼帘时远近,桃花隔竹更玲珑。

如何十二峰峦远,只与阑干一抹同。

(0)

可恨辞八首·其五

宜男小像供难真,供个维摩示疾身。

萧女精诚惟绣佛,灵芸指爪是针神。

巧凭翻译传情事,频属诗词避熟人。

心似水沉香一缕,随风委曲几时伸。

(0)

踪迹

画帘鹦鹉偶疏防,偷近妆台看晚妆。

斗叶互翻双陆谱,簪花教写十三行。

娇嗔偏喜逢卿怒,欢醉难禁对婢狂。

熟径不愁行触瑟,等他秋月下回廊。

(0)

情苗·其一

月华如雪露华浓,寻遍阑干隔岁踪。

祇觉东风苏病体,难遮西日驻欢容。

灯花刺眼双苞结,带子惊心一寸松。

除却寒衾温旧梦,春来无事不娇佣。

(0)

消夏词·其二

妆台花露尚沾濡,趁个朝凉云髻扶。

生性梳妆非草草,不嫌妨却睡工夫。

(0)

虞美人·其二

壁灯摇漾红梅影。人与花俱冷。翠衾独拥耐残更。

难道今宵毕竟、不天明。暗风和雪敲窗下。

听着心儿怕。十年前事一思量。

枕上红冰冻杀小鸳鸯。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