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昼梵风传磬,中宵禅月满床。
声色是我得会,色声与我两忘。
清昼梵风传磬,中宵禅月满床。
声色是我得会,色声与我两忘。
这首诗出自清朝胤禛之手,名为《自遣》。胤禛,即雍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此诗以禅宗思想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清净、超脱境界的追求和体悟。
首句“清昼梵风传磬”,描绘了一幅清晨寺院中,梵音随风传来,磬声悠扬的画面。清静的白天,梵音与风的和谐共鸣,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不仅是对外在环境的描绘,也是内心宁静状态的象征。
次句“中宵禅月满床”,则将时间推进至深夜,禅月(即月亮)洒满禅房的床榻之上。夜深人静之时,禅月的光辉映照着禅者的心灵,使得整个空间充满了神秘而祥和的气息。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更寓意着禅者内心的明净与澄澈。
后两句“声色是我得会,色声与我两忘”,是全诗的核心所在。诗人通过“声”与“色”的体验,表达了对禅宗“无我”、“空性”哲学的理解。他认为,无论是声音还是色彩,都是自我认知的一部分,但真正的智慧在于超越这些外在现象,达到与它们的“两忘”。这种“两忘”并非彻底的遗忘,而是超越了物质世界与自我意识的界限,达到了心灵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深刻领悟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它不仅是一首艺术作品,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