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翛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軿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翛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軿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超凡脱俗的月下仙境图景。开篇“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两句,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既脱离尘世又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这里的“清秋”不仅指时间,更喻示了一种清净无为的境界。
接着,“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两句,通过月光的描写,再次强化了仙境的超脱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高远之处的向往。这里的“最高山”既可以理解为现实中的高峰,也隐喻着精神上的至高点。
中间部分,“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写出了一个天气清朗、景色宜人的自然环境,而“群动翛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则通过对动物活动的描绘,以及“天高地平”的视角切换,更深化了仙境的广阔无垠。
后半部分,“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神秘世界的向往和敬畏之心。这里的“玉坛”和“真仙官”都具有鲜明的道教色彩。
紧接着,“云軿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描绘了一幅天界降临人间的壮丽景象,其中“云軿”、“星斗动”和“天乐”都营造出一种超自然的氛围。
最后,“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象不能长久和重复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常之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精美的笔触,展现了一场超凡脱俗的月下仙游,同时也折射出了诗人对于永恒与瞬间、尘世与仙界等哲学主题的深刻思考。
蜩鸣绿树阴,舣舟流河驿。
市米小墟中,半杂砂与碛。
梦回午爨熟,龃龉口策策。
或似牛刍饴,间为鹿草齸。
疏齿爱软菰,齼此比戈戟。
放箸语妻孥,盘中恧袯襫。
春雨耘学鸟,夏日肤如腊。
力耕犹若饥,煮土克肠膈。
讵复较精凿,尚不免沟骼。
竖儒尸素餐,何异官囷鼫。
鸟羽泽未炊,一饱笑豪客。
耕者常患一,食者常患百。
二氏与游民,坐作农蟊蠚。
谁贳牵牛星,尽犁天下陌。
更荐一盂粝,置之玉食席。
尝此小民艰,以当滹沱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