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偈·其二十四》
《诗偈·其二十四》全文
唐 / 庞蕴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惭愧好心王,生在莲华堂。

恒持般若剑,终日带浮囊。

常怀第一义,外国赖恩光。

五百长者子,相随归故乡。

(0)
注释
惭愧:对自己有自省和谦卑之心。
莲华堂:比喻清净或神圣的居所。
般若剑:象征智慧的武器。
浮囊:救生工具,这里可能指佛法的庇护。
第一义:佛法中的最高真理。
外国:指异国他乡。
赖恩光:依赖恩典和光明。
五百长者子:佛教中形容修行者的身份,或是有影响力的人。
故乡:返回原来的居住地或祖国。
翻译
我深感羞愧,因有幸生于莲花般的殿堂。
我持守智慧之剑般若,每日佩戴着救生的浮囊。
心中常记佛法至高无上,远方国度依赖我的恩德照耀。
我是五百长者之子,如今带领他们回归故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好心王的高僧,居住在莲华堂中。诗人通过对好心王持戒和修行的描述,展示了他不仅精进佛法,而且具备悲悯之心,愿为众生带来光明。

"恒持般若剑"表达了好心王对于智慧的追求与坚守,而"终日带浮囊"则隐含着他的清贫和淡泊名利。"常怀第一义"强调了他对佛法深层涵义的理解和执着。

最后两句"外国赖恩光,五百长者子,相随归故乡"描绘了一幅好心王带领众多弟子的场景,他不仅在国内传播佛法之光,而且其影响力远及国外,受到众人的依赖和尊敬。他的门下有五百位高僧,他们跟随他回到故乡,可以想见其威望之大,以及对佛教文化的推广。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位德高望重、学富五车的佛教高僧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唐代佛教的盛行和对外交流的情况。

作者介绍

庞蕴
朝代:唐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猜你喜欢

和兰岑客中感怀·其二

独夜楼头怅成华,秋来无处不堪嗟。

雁惊远浦离人梦,霜落孤村处士家。

曲院风寒人尽散,虚堂帘卷月初斜。

凭栏更惜篱前菊,枝叶萧疏尚有花。

(0)

次夫子清明日双桥新寓原韵·其一

萧寺垂杨岸,明湖第几湾。

去来今日事,二十五年间。

碧瓦凄春殿,玉峰看远山。

僧窗对流水,欲往听潺潺。

(0)

残杏花

一枝瘦影不胜簪,谁见繁英落玉樽。

寂寂香阶红不扫,澹烟斜月恐黄昏。

(0)

去鄂行·其一

宦游屡迁徒,别意坐超急。

三载此安居,一旦成分隔。

草木有殊芳,楼阁多清绝。

飞梯接望中,崎岖如九折。

爱山心未至,竟未探云穴。

拍遍画阑干,此心以何热。

但去勿复辞,徒使离思切。

奋袂登轻舆,揽辔慕古杰。

出城日已暮,月色忽爽澈。

金铎振喧阗,流澌响清咽。

千岩如拱揖,似惜匆匆别。

我行信悠悠,多情愧岑嶭。

他日傥再来,清晖为娱悦。

(0)

夜过南渡桥

指点申江路,轻舟乘夜过。

一镫一语静,两岸月明多。

到处皆烽火,潜行避网罗。

风声疑草木,数问夜如何。

(0)

听外话皋亭桃花之胜

春波浩荡风泠泠,扁舟结伴来皋亭。

閒鸥静鹭解迎客,兰桡直到花边停。

一株秀而整,穿云蟠过青山顶。

一株艳而娇,欹斜暗束青山腰。

日丽霞衣翻片片,何处东外识人面。

漫天匝地卷红潮,花郁峰郁都不辨。

一重花护一重山,珊瑚倒插翡翠环。

但愁封姨扫作胭脂雪,胜游肯放金樽閒。

望中红白疏密向背不可数,仿佛身入流水天台间。

千枝万枝迷处所,山欲出云花不许。

华鬘世界净红尘,惟听仙禽空际语。

感君话旧向晴窗,茶嫩香清蝶影双。

游女如云花似海,便思打桨泛春江。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