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膏日已减,老炷安得久。
亦如临河树,岸垫根复朽。
久生安足羡,救死常饥走。
谁言黄老师,语异竺乾叟。
生死未尝关,知为不亡寿。
壮膏日已减,老炷安得久。
亦如临河树,岸垫根复朽。
久生安足羡,救死常饥走。
谁言黄老师,语异竺乾叟。
生死未尝关,知为不亡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俱所作的《偶书二首(其二)》。诗中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首句“壮膏日已减,老炷安得久”以“壮膏”比喻人的青春活力,随着岁月流逝,这种活力逐渐减少,如同燃烧的蜡烛,终有一日会燃尽。接着,“亦如临河树,岸垫根复朽”将人比作河边的树木,随着河水的侵蚀,树根也会腐烂,形象地展示了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避免的衰败。
“久生安足羡,救死常饥走”表达了对长寿的反思,认为长久的生命并非值得羡慕,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生存而非延长寿命,人们常常为了生存而奔波劳碌。最后,“谁言黄老师,语异竺乾叟。生死未尝关,知为不亡寿”则提出了对生死的超然态度,认为无论是黄老师还是竺乾叟,他们的言论都与生死无关,真正的长寿并非肉体的永存,而是心灵的永恒。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反问,深刻探讨了生命的意义、衰老的必然以及对生死的超越,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思熟虑。
李杜之为诗,句亦模山水。
钱郎之为诗,旨类图神鬼。
讽刺义不明,风雅犹不委。
于铄白乐天,崛起冠唐贤。
下视十九章,上踵三百篇。
句句归劝诫,首首成规箴。
謇谔贺雨诗,激切秦中吟。
乐府五十章,谲谏何幽深。
美哉诗人作,展矣君子心。
岂顾铄金口,志遏乱雅音。
龊龊无识徒,鄙这元白体。
良玉为珷玞,人参呼荒苨。
须知百世下,自有知音者。
所以长庆集,于今满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