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祥云绕太微,圣明开运六龙飞。
箫韶享帝声容丽,玉帛来王历数归。
宝幄天光临负扆,金舆春色映垂衣。
儒臣幸睹唐虞际,三祝尧年仰曙辉。
午夜祥云绕太微,圣明开运六龙飞。
箫韶享帝声容丽,玉帛来王历数归。
宝幄天光临负扆,金舆春色映垂衣。
儒臣幸睹唐虞际,三祝尧年仰曙辉。
此诗描绘了元末明初时期,正月初四日南郊礼成的盛大场景。诗人以“午夜祥云绕太微”开篇,渲染出一种神圣而祥和的氛围,预示着圣明之君即将开启新的运程。接着,“六龙飞”象征着君主的威仪与权力,同时暗含着国家的繁荣昌盛。诗人进一步通过“箫韶享帝声容丽”描绘了祭祀时音乐的美妙与庄严,以及帝王的风范与德行。接下来,“玉帛来王历数归”则表达了四方诸侯对帝王的敬仰与归顺,体现了古代中国礼仪制度的完善与和谐。
“宝幄天光临负扆,金舆春色映垂衣”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帝王在春光明媚的季节里,乘坐华丽的车驾巡视,其光辉照耀着整个朝堂,彰显了帝王的尊贵与权力。最后,“儒臣幸睹唐虞际,三祝尧年仰曙辉”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见证这一盛世景象的荣幸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帝王能如同上古圣君唐尧一般,为国为民带来长久福祉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礼仪、文化与政治风貌,以及人们对理想君主与盛世的向往与颂扬。
春风连作恶,吹雪深尺五。
元宵无灯火,闭关与谁语。
忽闻营从过,倾盖挹眉宇。
相亲如故人,坐久加循抚。
蓬茅只数间,馀无一丘土。
半俸足以饱,未尝诣州府。
白云寓远目,清溪照灵腑。
趋閒已忘忧,浩歌唯汲古。
明公志方壮,富贵何可取。
高才孰能当,如罴亦如虎。
致君为唐虞,泽民作霖雨。
功名垂乾坤,儿孙列簪组。
于予一何辽,而能强相与。
聊书送行章,欲以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