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因果何曾堕,不昧因果何曾脱。
当堂镜破两头忘,扫影灭踪无摸索。
无摸索,何倚托。秋风吹梧桐,树叶鸣嚗嚗。
不落因果何曾堕,不昧因果何曾脱。
当堂镜破两头忘,扫影灭踪无摸索。
无摸索,何倚托。秋风吹梧桐,树叶鸣嚗嚗。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法泰所作的《颂古十二首》中的第八首。它以禅宗的语言和意象,探讨了超越因果律束缚的主题。"不落因果何曾堕,不昧因果何曾脱"表达了对超脱轮回、不受因果律牵绊的理想状态的追求。"当堂镜破两头忘,扫影灭踪无摸索"运用镜子破碎的比喻,象征心如明镜,无分别妄想,达到"空"的境地,无法再寻觅任何痕迹。
"无摸索,何倚托"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所依赖、自在无挂碍的状态。最后两句"秋风吹梧桐,树叶鸣嚗嚗"则以自然景象收尾,借梧桐叶在秋风中的摇曳和声响,寓言人生的无常与寂寥,同时也暗含了对世间万物皆为过客的深刻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禅宗式的语言和象征,展现了作者对心灵解脱和超越世俗束缚的追求,具有浓厚的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