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削云浮万丈梯,清都近夏尚凄凄。
沧溟日浴扶桑外,衡石花开建木西。
望入楼台知海蜃,坐闻风雨报天鸡。
安期倘有东来约,四百峰头遍可栖。
壁削云浮万丈梯,清都近夏尚凄凄。
沧溟日浴扶桑外,衡石花开建木西。
望入楼台知海蜃,坐闻风雨报天鸡。
安期倘有东来约,四百峰头遍可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与深邃思考。首句“壁削云浮万丈梯”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山峰直插云霄的雄伟气势,仿佛攀登的是通往云端的阶梯。接着,“清都近夏尚凄凄”一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夏日的清凉与清都(传说中的仙境)的凉爽相联系,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沧溟日浴扶桑外,衡石花开建木西”两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读者带入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诗人想象太阳在遥远的东海(扶桑)沐浴,而衡石花则在建木(传说中的一棵神树)的西边绽放,展现出自然界的壮美与神奇。
“望入楼台知海蜃,坐闻风雨报天鸡”则通过海市蜃楼和天鸡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海市蜃楼是自然界的一种光学现象,诗人将其与楼台相连,寓意虚幻与现实的交织;天鸡报晓,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
最后,“安期倘有东来约,四百峰头遍可栖”表达了诗人对仙人安期生的向往,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安期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之一,此处借以表达诗人追求超越世俗、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