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蘋风急冲烟去。只怕惊鸥鹭。丝丝细雨湿轻帆。
卧看乱山泼翠、水挼蓝。爱他缥缈峰尤好。
一带浓云绕。欲寻野客结清游。
身作橙黄橘绿、画中秋。
白蘋风急冲烟去。只怕惊鸥鹭。丝丝细雨湿轻帆。
卧看乱山泼翠、水挼蓝。爱他缥缈峰尤好。
一带浓云绕。欲寻野客结清游。
身作橙黄橘绿、画中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首句“白蘋风急冲烟去”,描绘了风吹动白蘋,激起烟雾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动态之美。接着,“只怕惊鸥鹭”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态的尊重和爱护,希望自己的行为不会打扰到这些生灵。
“丝丝细雨湿轻帆”描绘了雨丝轻柔地打在帆上,增添了几分湿润与清新。“卧看乱山泼翠、水挼蓝”则通过“泼翠”和“挼蓝”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山色的浓郁和水面的清澈,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爱他缥缈峰尤好”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远处缥缈山峰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不仅仅是对美的欣赏,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最后,“一带浓云绕”描绘了云彩围绕山峰,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神秘感。
“欲寻野客结清游”表达了诗人想要与隐居的智者一同游览的愿望,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身作橙黄橘绿、画中秋”则是诗人自喻,将自己比作秋天里成熟的橙子和橘子,寓意着成熟与收获,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以及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内心的深刻感悟。
故衣未可弃,故人未可忘。
衣故身所便,人故情益长。
自君长安去,谁与共翱翔。
登高望四野,烟水苍茫茫。
愿随北飞鸟,扶摇到君旁。
君旁不可到,风急毛羽伤。
缁尘三十丈,素衣变玄裳。
长安非易居,何不归故乡。
行行水石间,曲径入东竺。
轻风散朝岚,可以纵远目。
闲云堕粉白,古松凝黛绿。
盘山云三盘,其势似未足。
众水无心流,屈曲同赴谷。
远翠若有情,霏微落春服。
桃源异人间,霄汉上樵牧。
僧徒疏礼数,野态侪麋鹿。
沙鸡啄斋堂,松鼠穿佛屋。
一晌坐云山,三斗扑尘俗。
忽悟身世间,何曾有荣辱。
悠悠天地宽,吾心自局促。
昨日山下人,闲愁几万斛。
今日山中客,洒然脱羁束。
小池连大池,蛟龙有重坎。
骑虎势难下,决进岂吾胆。
日落风萧萧,四顾墨云霮。
涛头倒如山,相戒勿轻撼。
四舟一心力,循环互牵揽。
争此命一丝,謼叫声惨惨。
我舟最手发,忽遇石角嵁。
百丈挂急流,舟如断芦飐。
一夫出应募,悬纤踏幽窞。
翻身雪浪中,微见一镫闪。
抉石负而趋,一步犹一险。
前舟见相贺,到岸鼓音紞。
急倾劳酒劳,惊定生百感。
安得百万夫,习流号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