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出门时想戴逵,扁舟兴尽复何之。
如何不学袁安卧,大雪干人也不宜。
未出门时想戴逵,扁舟兴尽复何之。
如何不学袁安卧,大雪干人也不宜。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展现了对古代文人雅士行为的思考与感慨。首句“未出门时想戴逵”,借用典故,暗指主人公在未行动之前,心中已向往着像戴逵那样隐逸的生活,表达了对古代文人追求自由、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接着,“扁舟兴尽复何之”一句,描绘了主人公乘一叶扁舟游历山水,享受自然之乐的情景,但“兴尽”二字暗示了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并非长久可期,引出下文的深思。
后两句“如何不学袁安卧,大雪干人也不宜”则以袁安卧雪的典故为喻,袁安在大雪中卧于家中,等待天晴,被人们误以为是死人,最终得到赏识。诗人在这里提出疑问,为何不选择像袁安那样静待时机,而不是像前文所描述的那样,追求短暂的自由而忽视了时机的把握?这不仅是对古代文人生活态度的一种反思,也蕴含了对人生时机把握的哲理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文人的不同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自由与时机、隐逸与进取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
春风入园林,万卉以艳争相夸。
胡为此仙李,颜色憔悴堪咨嗟。
棱棱瘦树数点雪,半醒半睡风攲斜。
枯枝肤剥少生意,况有疥癣相孽芽。
不如免葵及燕麦,妍媚春色摇纤葩。
下自成蹊直虚语,谁肯顾盼留香车。
顾我逢春少行乐,老眼日有文书遮。
自怜衰飒已如许,那更对此愁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