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从叔郎中知潭州》
《从叔郎中知潭州》全文
宋 / 杨亿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藩阃分忧重,关山去路赊。

含香滞郎署,乘驲倦天涯。

土贡千头橘,神祠万里沙。

金碑纪风物,宝瑟怨年华。

粉箨斑文簟,云腴紫笋芽。

民田两岐麦,郡圃四时花。

别恨休攀柳,归期待及瓜。

鳣庭有遗训,清白自传家。

(0)
翻译
肩负重任,守边关忧虑深重,远行的路程漫长而艰难。
香气滞留在官署,骑着快马疲于奔命,感到疲惫至天涯。
贡品中有成千上万的橘子,遥远的神祠前沙地千里。
金色的碑文记载着风土人情,珍贵的瑟声哀怨岁月的流逝。
竹笋皮上有斑斓花纹的席子,云雾般的紫色嫩芽。
田野里麦子丰收,郡园四季花开不断。
离别的愁绪不要攀折柳枝,期待着不久就能回家。
家族中留有贤者的教诲,清廉的家风代代相传。
注释
藩阃:边疆。
分忧:肩负重任。
赊:漫长。
郎署:官署。
驲:快马。
倦天涯:疲于奔命。
土贡:地方进贡。
橘:橘子。
万里沙:千里沙地。
金碑:金色碑文。
风物:风土人情。
宝瑟:珍贵的瑟。
粉箨:竹笋皮。
斑文:斑斓花纹。
云腴:云雾般的。
两岐麦:丰收的麦子。
四时花:四季花开。
别恨:离别之愁。
攀柳:折柳送别。
及瓜:等待收获甜瓜。
鳣庭:贤者居室。
遗训:教诲。
清白:清廉。
传家:代代相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赴任之际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家国的忧虑和个人的留恋。藩阃、关山象征着边疆的险要与守护国家的重任,而去路的延长则增加了旅途的艰辛。含香滞郎署可能是指某处建筑或住宅,充满了淡雅的香气,但也透露出了一种闲适而又孤寂的情境。乘驲倦天涯,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旅途劳顿的感慨。

土贡千头橘和神祠万里沙,可能指的是地方特产或供奉之物,以及对远方神灵的祭祀,这些都反映出了诗人对地方文化及自然环境的观察。金碑纪风物和宝瑟怨年华,则表达了对于历史变迁、时光易逝的感慨,金碑上的文字记录着往事,而宝瑟则象征着岁月流转带来的遗憾。

粉箨斑文簟和云腴紫笋芽,可能是对某种物品或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细节的观察与感受。民田两岐麦和郡圃四时花,则显示出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生长的关注。

别恨休攀柳和归期待及瓜,是诗人对于即将离开的地方所留恋,以及对未来的期盼。鳣庭有遗训,清白自传家,这句话则表达了对家族遗训的尊重和维护,以及保持个人品行纯洁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地方特色的描写,以及对历史变迁、个人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一位士大夫对于国家、社会与个人命运的深刻体悟。

作者介绍
杨亿

杨亿
朝代:宋   字:大年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生辰:974—1020

杨亿(974~1020年),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性耿介,尚气节。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谥号为文。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
猜你喜欢

写怀

古今一昼夜,流光飞电速。

世界如奕棋,百年几千局。

劳劳役吾生,辕驹何龌龊。

忆昔廿年前,东西日徵逐。

卢生梦已醒,黄粱犹未熟。

归来读残书,高卧青山麓。

儿孙笑语喧,对食忘饘粥。

富贵等浮云,得陇宁望蜀。

天道有盈亏,待足何时足。

前车弃道旁,何人肯推毂。

税驾息樊丘,安知非为福。

造化任推移,不问君平卜。

时事难揣量,江河变陵谷。

人生无百年,云谁相逼促。

千秋魏伯阳,还期踵芳躅。

(0)

感遇三首·其一

朝看一片云,暮作千山雪。

天上明月光,何须论圆缺。

时事日纷纷,谁巧复谁拙。

利害不同心,对面皆胡越。

(0)

寄云石山人

自无匡世略,守拙混泥沙。

云没君山径,蓬荒仲蔚家。

学空忘委蜕,离垢想餐霞。

欲访臞仙子,东西各海涯。

(0)

观射

锦队翱翔建水东,咆哮猛士竞弯弓。

帐前百步穿杨巧,马上双飞饮羽雄。

诸葛山昏禽欲尽,步兵厨裹酒为空。

明朝纵猎围还合,射虎平林更射熊。

(0)

平易门逆寇大饮至叨功之首

简书朝下彩云巅,貔虎风飞玉帐前。

金戟挥回三舍日,铁骢嘶断万山烟。

天开泰运收全胜,地展皇舆控极边。

岂有谋猷叨献庙,独欣孝友共登筵。

(0)

闺词

晓起见晴云,云山迥不分。

垂帘且云卧,犹得梦夫君。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