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公与进时,早诵小坡诗。
晚节遭多难,耆年对耄期。
家贫从俗笑,国破任身危。
后死元非福,前途未可知。
先公与进时,早诵小坡诗。
晚节遭多难,耆年对耄期。
家贫从俗笑,国破任身危。
后死元非福,前途未可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动乱时期的个人遭遇和内心感受。"先公与进时,早诵小坡诗"表明诗人自幼便对文学有所追求,对唐代诗人白居易(字小坡)的诗作有所学习和喜爱。这也隐含着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晚节遭多难,耆年对耄期"则写出了诗人在晚年的不幸遭遇和艰辛岁月。"耆年"指的是老年,而"耄期"则是形容老年人的愚昧或不解事,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于自己晚年境遇的无奈和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家贫从俗笑,国破任身危"展示了诗人面对家庭贫困和国家动荡时的豁达态度。"家贫"表明经济状况的窘迫,而"从俗笑"则是对外界嘲笑的淡然应对;"国破"指的是国家的混乱和危机,而"任身危"则显示了诗人对于个人安危的不介意。
最后两句"后死元非福,前途未可知"传达出诗人面对死亡的思考,以及对未来不可预测性的感慨。这里的"后死"是指比他晚去世的人,而"元非福"则表明这样并不是一件幸事;"前途"指的是将来的道路,而"未可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不确定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动荡岁月中的沉着与悲凉,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对于历史、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深刻反思。
相投已盍簪,相赠还留带。
昨暮长安西,今朝苑城外。
谁言车马地,复得须臾会。
会君心暂悦,去君心转切。
秋岐蔓寒草,隐隐烟不绝。
归雁影联翩,坠叶声骚屑。
端居尚兴感,况乃万里别。
桂舸溯江湘,何时到蛮汭。
蛮水夜悠悠,月明登郡楼。
幽兰翠萦渚,紫蘅香绕洲。
应歌楚人词,坐惜勋名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