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激沧溟立,惊涛拍翠峦。
朝昏存大信,天地涌奇观。
皎日雷频作,秋江雪早寒。
贾帆收欲尽,千里水弥漫。
风激沧溟立,惊涛拍翠峦。
朝昏存大信,天地涌奇观。
皎日雷频作,秋江雪早寒。
贾帆收欲尽,千里水弥漫。
此诗《观潮》由清代诗人王锡所作,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的壮丽景象。首句“风激沧溟立”,以“沧溟”喻指大海,通过“风激”二字生动地展现了海面因风力而翻腾起伏的状态,仿佛大海在风的激发下站立起来一般,营造出一种动态的气势。接下来,“惊涛拍翠峦”一句,将视线转向海浪与山峦的互动,涛声如雷,拍打着岸边的山峦,既表现了潮水的威力,也赋予画面以视觉冲击力。
“朝昏存大信,天地涌奇观”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潮汐现象的描述,不仅强调了潮水的规律性——无论早晚,潮水都会按照自然法则涨落,更突出了潮水带来的壮观景象,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场奇观,令人叹为观止。接着,“皎日雷频作,秋江雪早寒”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白天的雷鸣与夜晚的寒冷相结合,描绘了一幅从日间到夜间的潮水变化图景,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季节元素,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变。
最后,“贾帆收欲尽,千里水弥漫”两句,将视角拉远,聚焦于海上船只与广阔的水面,暗示潮水即将退去,但其影响仍在,千里之遥的水域仍被潮水的痕迹所弥漫,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整首诗通过对潮水这一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也蕴含了对时间流转、自然规律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