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向东风看落花,筠笼摘草戏相誇。
欲寻指佞兼醒醉,直造山巅与水涯。
色弄青红根可辨,味分甘苦性应差。
莫因今日儿童戏,便作神农注疏家。
懒向东风看落花,筠笼摘草戏相誇。
欲寻指佞兼醒醉,直造山巅与水涯。
色弄青红根可辨,味分甘苦性应差。
莫因今日儿童戏,便作神农注疏家。
这首诗描绘了孩童间以草为乐的场景,充满了童真与趣味。首句“懒向东风看落花”,以“懒”字表达出一种随性、不拘小节的态度,与后文孩子们嬉戏于花草间的活泼形成对比。接着,“筠笼摘草戏相誇”一句,生动地展现了孩子们在竹篮中采摘草木,相互炫耀的欢乐情景。
“欲寻指佞兼醒醉,直造山巅与水涯”两句,不仅展现了孩子们探索自然、追求新奇的心理,也暗含了诗人对孩子们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赞赏。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眼前的草木,而是想要深入山巅与水边,寻找更多未知的乐趣。
“色弄青红根可辨,味分甘苦性应差”则进一步描绘了孩子们在玩耍过程中对自然界的观察与体验。他们通过观察草木的颜色和根部特征来分辨不同种类,品尝不同的味道,感受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最后,“莫因今日儿童戏,便作神农注疏家”一句,既是对孩子们当下快乐时光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它提醒人们不要因为孩子们的简单游戏而忽视了其中蕴含的智慧与探索精神,同时也暗示着孩子们未来可能成为像神农氏一样,对自然界有深刻理解和贡献的人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儿童生活的乐趣与探索精神,以及对自然世界的热爱与尊重,体现了诗人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赞美。
绣难相似画难真,明媚鲜妍绝比伦。
露压盘条方到地,风吹艳色欲烧春。
断霞转影侵西壁,浓麝分香入四邻。
看取后时归故里,庭花应让锦衣新。
如今欲种韩康药,未卜云山第几峰。
当来日大难行,前有坂,后有坑,大梁侧,小梁倾,两轴相绞,两轮相撑,大牛竖,小牛横,乌啄牛背,足跌力狞。
当来日大难行,太行虽险,险可使平。
轮轴自挠,牵制不停。泥潦渐久,荆棘旋生。
行必不得,不如不行。
恢能咨岳日,悲慕羽山秋。
父陷功仍继,君名礼不雠。
洪水襄陵后,玄圭菲食由。
已甘鱼父子,翻荷粒咽喉。
古庙苍烟冷,寒亭翠柏稠。
马泥真骨动,龙画活睛留。
祀典稽千圣,孙谋绝一丘。
道虽污世载,恩岂酌沈浮。
洞穴探常近,图书即可求。
德崇人不惰,风在俗斯柔。
茭色湖光上,泉声雨脚收。
歌诗呈志义,箫鼓渎清猷。
史亦明勋最,时方怒校酋。
还希四载术,将以拯虔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