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楼高百尺,名胜著梁溪。
石有元章拜,门无凤字题。
春风吹绛帐,老屋补新泥。
坐看归林鸟,依依识旧栖。
云楼高百尺,名胜著梁溪。
石有元章拜,门无凤字题。
春风吹绛帐,老屋补新泥。
坐看归林鸟,依依识旧栖。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首句“云楼高百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罨画楼的高耸入云,暗示其在梁溪地区的显赫地位与名胜之誉。接下来,“名胜著梁溪”进一步强调了罨画楼作为地方名胜的独特魅力。
“石有元章拜,门无凤字题”两句,通过描述石上有元章(可能指古代文人)的拜谒痕迹,以及门上没有凤字的题刻,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氛围,暗示罨画楼曾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春风吹绛帐,老屋补新泥”则将季节与建筑结合,春风吹过绛色的讲席,老屋在岁月的洗礼下修补着新的泥瓦,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寓意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与更新。
最后,“坐看归林鸟,依依识旧栖”以自然界的景象收尾,通过观察归巢的鸟儿,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罨画楼的历史风貌与文化内涵,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寄托。
冬宵何漫漫,残灯留影半。
冥心出大荒,合眼凭霜案。
无复赘我言,诗易人删赞。
无复劳我思,元会人排算。
治忽兴亡事,昭昭史册断。
左谷并迷盲,马班合腐烂。
人事有推迁,天心随鍊锻。
弃置从何说,古事难今判。
一自鸿初邈,黄虞忽已漶。
羲和久湎沉,叔季皆长幔。
揖让与征诛,是非同一段。
楚狂不复醒,屈子醒即窜。
是由独往人,五夜千忧绊。
蝶梦倚庄周,凤鸣烦姬旦。
我非扣角徒,何以歌复叹。
且留百岁心,时假三号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