滘外长风散晚霞,孤舟维向渡头沙。
海门淡月潮初入,篷底残尊烛半斜。
路接渔樵闻夜语,岸回霜露带寒花。
开帘指点看牛女,漫说银河八月槎。
滘外长风散晚霞,孤舟维向渡头沙。
海门淡月潮初入,篷底残尊烛半斜。
路接渔樵闻夜语,岸回霜露带寒花。
开帘指点看牛女,漫说银河八月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滘头渡口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内心感受。首联“滘外长风散晚霞,孤舟维向渡头沙”以动态的长风和渐散的晚霞渲染出一幅宁静而壮阔的画面,孤舟停泊在渡口边,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自由的意境。
颔联“海门淡月潮初入,篷底残尊烛半斜”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海门处淡月映照,潮水初涨,船篷内烛光摇曳,酒杯中的余酒映着烛光,营造出一种既浪漫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颈联“路接渔樵闻夜语,岸回霜露带寒花”则转向对人声的描写,远处传来渔夫和樵夫的夜谈声,岸边的霜露与寒花相映成趣,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
尾联“开帘指点看牛女,漫说银河八月槎”将视线引向星空,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此刻被提及,诗人借由这一传统神话,表达了对爱情与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慈祥令淑禀于天,宗族闺门共仰贤。
中馈克脩惟六二,义方能教亦三迁。
艺萱无复忘忧日,种柏行看合抱年。
旧欲升堂今已矣,大招成些重凄然。
对金商暮节,此时客、意难忘。
正卉木凋零,蛩螀韵切,宾雁南翔。
东篱有黄蕊绽,是幽人、最爱折浮觞。
须信凌霜可赏,任他落帽清狂。茫茫。
去国三年,行万里、过重阳。
奈眷恋庭闱,矜怜幼稚,堕泪回肠。
凭栏处空引领,望江南、不见转凄凉。
羁旅登高易感,况于留滞殊方。
弛担披襟岸帻斜,庭阴雅称酌流霞。
三槐只许三公面,作记名堂有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