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同聚会,本来身不昧。
个个学无为,顶上用钳锤。
此是选佛场,深广莫能量。
心空及第归,利剑不如锥。
十方同聚会,本来身不昧。
个个学无为,顶上用钳锤。
此是选佛场,深广莫能量。
心空及第归,利剑不如锥。
这首诗出自宋代禅宗高僧释克勤之手,名为《偈三首(其三)》。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禅宗修行的核心理念和境界。
“十方同聚会,本来身不昧。” 开篇即点出修行者汇聚一堂,共同探索真理,强调了修行者内心的清明与觉醒,不被世俗所蒙蔽。
“个个学无为,顶上用钳锤。” 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修行的过程,每个人都在学习如何做到无为而治,即在行动中保持自然、顺应天性,而不是强行干预。顶上的“钳锤”象征着修行路上的挑战与考验,但真正的智慧在于如何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困难,而不是被它们所束缚。
“此是选佛场,深广莫能量。” 诗人将修行的场所比喻为选佛场,意味着在这里,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觉悟者,而这种可能性的深度和广度是无法衡量的。这既是对修行者潜力的肯定,也是对佛法深邃内涵的一种赞美。
“心空及第归,利剑不如锥。” 最后两句诗,诗人以“心空”形容修行达到的最高境界,即心灵的纯净与自由,如同归家一般。同时,将“利剑”与“锥”进行对比,强调了在修行的道路上,锐利的工具(如利剑)可能不如细微的洞察(如锥)来得重要。这暗示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深入内心、细致观察往往比外在的强力更为关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宗修行的精髓——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无为,通过内心的净化达到觉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