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箫鼓无端闹,说近元宵。华烛高烧。
偏对良辰更寂寥。斜风细雨敲窗户,又送萧条。
愁病无聊。何日行歌白下桥。
春城箫鼓无端闹,说近元宵。华烛高烧。
偏对良辰更寂寥。斜风细雨敲窗户,又送萧条。
愁病无聊。何日行歌白下桥。
这首明代顾璘的《采桑子·其二》描绘了春城元宵佳节时分的冷清景象。"春城箫鼓无端闹",以热闹的箫鼓声反衬出节日氛围的不合时宜,似乎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形成对比。"说近元宵"点明了时间,然而"偏对良辰更寂寥",暗示了尽管是传统欢庆时刻,诗人却倍感孤独。
"斜风细雨敲窗户"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环境,风雨交加使得节日的热闹更加显得空洞。"又送萧条",一个"又"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萧瑟景象的习以为常,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最后,诗人抒发内心愁绪,"愁病无聊",表达了病痛和愁苦带来的无尽烦闷,"何日行歌白下桥"则流露出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能重拾快乐的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在风雨之夜对元宵佳节的独特感受,寓情于景,意境深远。
爱惜清秋预恐贫,岂堪时序过来频。
待梅沽酒无多日,隔腊看春只并邻。
俗薄连墙成异县,时难佳节是萧辰。
望云还卜中兴日,溅泪乾坤一小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