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岳麓》
《游岳麓》全文
清 / 黄景仁   形式: 古风

昔闻登高必自卑,游岳今从岳麓始。

兹山非卑胡云卑,为岳之麓故云尔。

昨从小楼望见之,际空一抹云四垂。

环峰叠嶂坐中物,计程尚隔湘江湄。

今朝买渡径孤往,行尽盘陀入林莽。

江声渐远猿声来,历历松风四岩响。

崇祠绀宇且莫留,振衣直上莲峰头。

送江入湖目炯炯,出山向野云悠悠。

侧身西望望城郭,青气模糊惨心魄。

洼然为谷隆然陵,万古千秋同寂寞。

千秋万古亦莫悲,我今歌哭知者谁。

名山姓氏本有属,忍使灭没同蒿莱。

忽听清声下山走,怀古苍茫意何有。

水流花开人事非,忆杀吞声杜陵叟。

回头天半闻归鸿,暝色锁尽千芙蓉。

此间□□休延伫,望日明朝到祝融。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游岳麓》。诗中描绘了诗人从岳麓山脚开始登山的旅程,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观和内心的感受。诗人在描述山势时,巧妙地运用了“昔闻登高必自卑”这一哲理,将岳麓山的“卑”与“岳”联系起来,既展现了山的雄伟,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中通过“小楼”、“湘江”、“崇祠绀宇”、“莲峰”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尤其是对山中声音的细腻描绘——“江声渐远猿声来,历历松风四岩响”,生动地展现了山林的静谧与生机。诗人还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送江入湖目炯炯,出山向野云悠悠”,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思。

最后,诗人站在岳麓山顶,回望城市,感受到的是“青气模糊惨心魄”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全诗以“水流花开人事非,忆杀吞声杜陵叟”结尾,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

作者介绍
黄景仁

黄景仁
朝代:清   字:汉镛   号:鹿菲子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生辰:1749~1783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猜你喜欢

祝英台/祝英台近.次韵

柳边楼,花下馆。低卷绣帘半。

帘外天丝,扰扰似情乱。知他蛾绿纤眉,鹅黄小袖。

在何处、闲游闲玩。最堪叹。

筝面一寸尘深,玉柱网斜雁。

谱字红蔫,剪烛记同看。

几回传语东风,将愁吹去,怎奈向、东风不管。

(0)

和梅挚北池十咏·其二

池上有奇桧,青青岁纪深。

旧枝怜茂植,时亦助清吟。

夕月漏孤影,秋霜滋劲心。

今方遇真赏,风什播瑶音。

(0)

柳梢青

满腹文章,满头霜雪,满面埃尘。

直至如今,别无收拾,只有清贫。功名已是因循。

最懊恨、张巡李巡。几个明年,几番好运,只是瞒人。

(0)

薄媚.第五衮遍

机有神,征鼙一鼓,万马襟喉地。

庭喋血,诛留守,怜屈服,敛兵还,危如此。

当除祸本,重结人心,争奈竟荒迷。

战骨方埋,灵旗又指。势连败。柔荑携泣。

不忍相抛弃。身在兮,心先死。宵奔兮,兵已前围。

谋穷计尽,唳鹤啼猿,闻处分外悲。

丹穴纵近,谁容再归。

(0)

赠天池寺觉翁圆上人

单起浯溪寺,禅栖主簿峰。

收诗入顽石,礼塔趁昏钟。

好古心何癖,观空语更慵。

觉翁才觉处,明月出孤松。

(0)

黄葵花

天然嫩相烁秋明,淡染鹅裳结束轻。

醉蕊强传金盏侧,赤心长向火轮倾。

四娘蹊上能无种,一点眉间自有情。

不照花根元藉叶,羡他卫足了孤生。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