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起浯溪寺,禅栖主簿峰。
收诗入顽石,礼塔趁昏钟。
好古心何癖,观空语更慵。
觉翁才觉处,明月出孤松。
单起浯溪寺,禅栖主簿峰。
收诗入顽石,礼塔趁昏钟。
好古心何癖,观空语更慵。
觉翁才觉处,明月出孤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董嗣杲赠给天池寺僧人觉翁圆上人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造访浯溪寺的情景,他选择在禅房主簿峰修行之地驻足,将诗篇刻入顽石,伴随着黄昏的钟声,显得静谧而深沉。诗人的爱好古朴,对于空灵之境的追求更是懒得言说,只有在静思之中,才感受到觉翁的智慧如同孤松下的明月般显现。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古风的崇尚和对禅修生活的敬仰,以及对觉翁深藏不露的智慧的赞赏。
士业读书读律耻,亦不屑至其有以。
男儿奋身自力耳,有足成功奚择地。
诵德科条似流水,笔端端可判生死。
用之自贵勿轻视,赠君饱霜毫锥子,万毫齐力锋颖锐。
庭阴未侧可万字,十问俱通策勋易。
即次风雷星斗位,还取儒科济世美。
更赠一言君我记,终身行之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