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谢尚书挽词》
《谢尚书挽词》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长啸乾坤内,如公复几人。

科名皆自郐,文字本先秦。

海内瞻丰采,朝端惜老臣。

履声依北斗,庙貌填南闽。

发为忧民种,家从入仕贫。

人方起安石,帝欲畀衡钧。

国计吁前箸,工虞鄙算缗。

忽为箕尾客,昔忝鹿鸣宾。

传授曾期质,褒扬却愧诜。

平生怀旧泪,不敢污车茵。

(0)
鉴赏

这首挽词《谢尚书挽词》由明代诗人王鏊所作,是对谢尚书的深切悼念与高度赞扬。全诗以“长啸乾坤内”开篇,展现了谢尚书的豪迈气概和卓尔不群的风范。接下来的“如公复几人”,表达了对谢尚书才能与品德的极高评价,认为像他这样的人物在世间已不多见。

“科名皆自郐”一句,运用了古代文学中的典故,暗指谢尚书的学问与功名超越了一般水平,达到了更高的境界。“文字本先秦”,则进一步强调了谢尚书的文学造诣深厚,继承了先秦时期的文学传统。

“海内瞻丰采,朝端惜老臣”,描绘了谢尚书在朝野内外的崇高地位与广泛影响力,以及人们对他的敬仰与不舍之情。“履声依北斗,庙貌填南闽”,通过生动的比喻,赞美了谢尚书的道德品质和深远影响,如同北斗星一般指引着人们的方向,庙貌则象征其受到的尊敬与纪念。

“发为忧民种,家从入仕贫”,揭示了谢尚书一生致力于民生福祉,即使在仕途上也甘于清贫,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方起安石,帝欲畀衡钧”,将谢尚书比作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表达了对其改革精神的肯定与期待。

“国计吁前箸,工虞鄙算缗”,赞扬了谢尚书在国家治理上的卓越才能,无论是经济政策还是军事策略,都能提出独到见解。“忽为箕尾客,昔忝鹿鸣宾”,回顾了谢尚书的过往经历,表达了对其人生轨迹的感慨。

“传授曾期质,褒扬却愧诜”,表达了对谢尚书教育与传承事业的重视,同时也谦虚地表示自己未能完全达到他的高度。“平生怀旧泪,不敢污车茵”,最后以深情的怀念结束,表达了对谢尚书逝世的哀痛之情,以及对其人格魅力的深深敬仰。

整首挽词通过对谢尚书生平事迹的回顾与赞美,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卓越成就,更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敬意的悼念之作。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雨宿武城追和先温州夜宿武城二首·其二

经过言偃邑,非复昔时城。

里俗无从问,弦歌空有名。

江湖孤雁断,风雨乱鸡鸣。

酒醒青灯暗,春寒一夜生。

(0)

泊鲁桥次九逵韵

落帆鲁桥口,意行还自阻。

尝闻鲁获麟,西狩此其所。

去鲁今千年,秋风几离黍。

扁舟春已深,游子歌白苧。

垂荫满芳洲,清湍激回渚。

落日下西皋,苍然见平楚。

归鸟飞已稀,野寺钟初杵。

不知水堰开,夜听舟人语。

嗟余老无成,白发事行旅。

明发不得休,晨飧带沙煮。

(0)

怀九逵

春来相见一何稽,病里相思意欲迷。

雨洗碧桃三月尽,风吹落日五湖西。

眼中人物如公少,乡里声名愧我齐。

老大未忘乘驷马,仙桥待与长卿题。

(0)

天界寺

城南宝刹旧称雄,晋代庄严在眼中。

绝壁星辰连阁道,上方龙象涌珠宫。

翠围岚岫层层雨,凉入松杉院院风。

身世茫茫尘土满,欲依莲社住江东。

(0)

虎丘千顷云阁

阁外云千顷,风前首重搔。

倚阑双鸟下,落日乱山高。

积水连横浦,疏松带远皋。

泠然发清啸,吾意欲凌嚣。

(0)

题西川归棹图奉寄见素中丞林公

莆阳中丞千人英,怀忠事君老弥贞。

向来声华四海倾,一言忤志还归耕。

归来忧世殊未已,况也黑头方壮齿。

天子俄县西顾忧,尺一到门投袂起。

卷甲宵驰万里轻,竟剪穷凶报明主。

捷书朝入剑门关,高情暮在壶公山。

豺狼满道不可往,锦城虽乐何如还。

功成身退古所难,角巾东第畴能攀。

蜀江溶溶日千里,归心更比江流驶。

玉垒浮云千万重,不如先生归兴浓。

瞿塘滟滪声撼空,落日惨淡摇长风。

鸟道衡绝悲蚕丛,娥眉宛转开芙蓉。

青天一发付回首,江山与我俱无穷。

呜呼,江山与我俱无穷,先生一棹岷峨东。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