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朏箕山节,恨为子季卖。
出处自当心,取决人謦欬。
赫赫司徒公,谁能使之拜。
辞萧初若远,仕鸾岂无害。
指口但饮酒,优游于禅代。
当时保身者,名位两不败。
千载思胜业,令人有余慨。
谢朏箕山节,恨为子季卖。
出处自当心,取决人謦欬。
赫赫司徒公,谁能使之拜。
辞萧初若远,仕鸾岂无害。
指口但饮酒,优游于禅代。
当时保身者,名位两不败。
千载思胜业,令人有余慨。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题阙》系列之六十五。诗中以历史人物谢朏和子季为例,探讨了“出处”与“决断”的深刻哲理。谢朏选择隐居箕山,拒绝仕途,而子季则选择了入仕,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
诗的前两句“谢朏箕山节,恨为子季卖”,直接点出两位历史人物的不同选择,表达了对谢朏坚守节操、远离尘嚣的赞赏,同时也对子季因追求官位而违背初心表示遗憾。接下来,“出处自当心,取决人謦欬”强调了个人选择的重要性,指出在决定自己的人生道路时,内心的声音和周围人的意见都应被认真考虑。
“赫赫司徒公,谁能使之拜”提到一位显赫的官员,暗示了权力与地位的诱惑,而“辞萧初若远,仕鸾岂无害”则表明即使面对这样的诱惑,也有人能够保持自我,避免陷入困境。通过“指口但饮酒,优游于禅代”这一句,诗人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即通过饮酒和禅修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最后,“当时保身者,名位两不败”赞扬那些能够在保持自身清白的同时,获得名誉与地位的人,他们的选择最终使他们受益。而“千载思胜业,令人有余慨”则表达了对这些历史人物及其选择的长久怀念与感慨,强调了道德与智慧在个人成长与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选择,探讨了个人价值、道德抉择以及生活态度的深刻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首尾四年,台省好官,都做一回。
便前头更有,合当做底,何妨且恁,猛省归来。
甲第新成,开尊行乐,脆管繁弦十二钗。
回头笑,这狂生无用,削尽官阶。狂生真个狂哉。
泼性气年来全未灰。
有龙鳞凤翼,不能攀附,牛衣渔具,早已安排。
烂煮园蔬,熟煨山芋,白发苍颜穷秀才。
官休做,莫狂无处著,送去琼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