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常州感慈邦长老》
《赠常州感慈邦长老》全文
宋 / 晁补之   形式: 古风

君不见大通方丈空无物,亦不拈椎并竖拂。

本原自性未出喉,已向顶门遭一咄。

感慈神骏渥洼流,壁上高僧莫遣酬。

霹雳一声龙破柱,此中何处有裴休。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chángzhōugǎnbāngchánglǎo
sòng / cháozhī

jūnjiàntōngfāngzhàngkōngniānzhuībìngshù

běnyuánxìngwèichūhóuxiàngdǐngménzāoduō

gǎnshénjùnliúshànggāosēngqiǎnchóu

shēnglóngzhùzhōngchùyǒupéixiū

注释
君不见:比喻未见或忽视。
大通方丈:指禅师的修行之地。
空无物:形容禅师修行的清静。
拈椎并竖拂:禅师使用的法器,象征禅修。
本原自性:指人的本质或佛性。
出喉:开口表达。
遭一咄:受到质疑或批评。
感慈:感受慈悲心。
霹雳一声:比喻突如其来的惊变。
裴休:可能指代某位禅师或诗人。
翻译
你难道没看见大通禅师的方丈空无一物,他也不使用禅杖和拂尘。
他的本源自性还未开口表达,就已经在头顶受到质疑的呵斥。
感受慈悲的力量如同良马奔腾,墙壁上的高僧请勿回应。
突然雷声响起,如龙破柱,这里哪里还有裴休的身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赠常州感慈邦长老》。诗中以禅宗的修行和佛法为题材,通过描绘大通方丈(可能指禅宗修行者)的修行境界,展现了禅宗对空性的理解和追求。

首句“君不见大通方丈空无物”以“空无物”形容禅修者的内心清静,摒弃世俗杂念。接下来的“亦不拈椎并竖拂”暗示修行者并未停留在形式上的禅定,而是深入内在的领悟。“本原自性未出喉,已向顶门遭一咄”进一步强调修行者在追求真我本性时,即使还未完全表达出来,也已面临佛法的考验,即“一咄”(呵斥)的顿悟。

“感慈神骏渥洼流”将慈悲比作神骏的马,象征长老的智慧如神骏般奔腾不息,而“壁上高僧莫遣酬”则提醒其他僧人不要轻易回应或评判,暗示长老的智慧深不可测。“霹雳一声龙破柱”以雷声和龙的形象,象征佛法的震撼力量,以及长老突破自我、直指人心的教诲。

最后,“此中何处有裴休”借唐代禅师裴休的故事,表达对长老禅学造诣的敬仰,裴休曾有“一喝便醒”的禅宗故事,此处暗喻长老的教诲如同裴休的喝声,能瞬间点化人心。

整首诗以禅宗修行的意象和典故,赞美了长老的智慧与修为,体现了宋代理学与禅宗交融的特色。

作者介绍
晁补之

晁补之
朝代:宋   字:无咎   号:归来子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生辰: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国仲观迁居尹隩访别

晚年来定一枝巢,到处盖头无把茅。

又欲浮家过尹隩,何殊乐道向莘郊。

君今去此难招隐,老更从谁可定交。

见说衡门临野水,秋深容我去推敲。

(0)

李抚州挽词·其一

与物初无忤,台评反谓倾。

麾符成漫仕,林壑寄平生。

跪履嗟何晚,挥犀空复情。

天台隔风浪,无地拜佳城。

(0)

李抚州挽词·其三

蚤岁文声振,长沙见贾生。

积薪看晚辈,推毂致名卿。

子舍真连璧,生涯付短檠。

风流今李汉,极口赞冰清。

(0)

扶风马君挽词·其二

豁野真连璧,一斋宁遗金。

齐家平日学,忧世百年心。

折券无难色,倾囷想义襟。

月评何处见,名士列碑阴。

(0)

安恭皇后挽词·其四

图史怀规鉴,篇章妙剪裁。

承欢方秘殿,委化已泉台。

幽壤湖滨秀,清笳日暮哀。

未央当月望,不见翟车来。

(0)

谢潘端叔惠红梅·其六

旧见寒花蜡蒂红,宁知沁入雪肤中。

绝怜金谷佳人坠,到地馀香散晓风。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