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儿牵舟背如弓,跬步咫尺登天同。
四方有路无不通,我独何为来向东。
举杯酾酒慰柁工,解后勿谓吾道穷。
改方易向矢弗庸,明发风止去必从,终我不作阮嗣宗。
吴儿牵舟背如弓,跬步咫尺登天同。
四方有路无不通,我独何为来向东。
举杯酾酒慰柁工,解后勿谓吾道穷。
改方易向矢弗庸,明发风止去必从,终我不作阮嗣宗。
这首诗描绘了吴地水乡的船夫们在淀山湖上驾驶船只的场景,他们身手矫健,如同弯弓般有力,即使在微小的距离中也能展现出非凡的技艺。诗人通过"四方有路无不通"表达了对船夫们广阔技能的赞赏,同时自问为何偏偏选择向东行进,暗示了旅程的目的或个人的选择。
接着,诗人以举杯敬酒的方式,向辛勤工作的舵工表达慰藉,告诉他们即便道路看似艰难,自己的信念并未穷尽。他强调改变方向并非放弃,而是为了更好的前行。"明发风止去必从"预示着只要风停,船只就能继续东进,表达了诗人坚韧的决心。
最后,诗人以"终我不作阮嗣宗"收尾,表明自己不会像东晋时期的名士阮籍那样消极避世,而是积极面对困境,坚持自己的道路。整首诗寓含哲理,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坚韧,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自我激励和人生抉择。
力田不罪岁,吾犹识斯人。
气清色坦夷,可畏还可亲。
五年鹿门游,莫辨主与宾。
老屋每下榻,寒庖屡分珍。
人生会合难,朝吴莫燕秦。
忽随湖雁去,坐见江梅春。
沧波与天连,音问何由频。
向来燕居室,萧然淡无尘。
簿书换清谈,叹息生一贫。
新阳革故岁,我复效此颦。
吾人亦何事,政愧祁孔宾。
何时此山南,得与翁并邻。
送客过樊溪,停桡退谷口。
不见元次山,静立踌躇久。
巉岩两石峰,犹疑入户牖。
杯湖正宜泛,堙塞仅盈肘。
粪壤瘗杯樽,勿复堪赌酒。
扁舟泛然者,长歌挈敝笱。
浩无风尘意,将恐是聱叟。
自知干进客,对面弗敢扣。
从之人甚远,惭颜为之厚。
武昌非昔人,望绝不得友。
它时赋归欤,湖谷定吾受。
此心介如石,自誓向樊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