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飞萝手自援,鸣泉数处弄潺湲。
半峰栖雾逢僧湿,绝径穿云见虎閒。
岸帻正宜岩石上,褰衣时傍竹林间。
夕阳翠巘看尤好,去路心知是下山。
千尺飞萝手自援,鸣泉数处弄潺湲。
半峰栖雾逢僧湿,绝径穿云见虎閒。
岸帻正宜岩石上,褰衣时傍竹林间。
夕阳翠巘看尤好,去路心知是下山。
这首明代诗人王慎中的诗《由大林寺寻讲经台因循香炉峰侧下山》描绘了作者在大林寺寻找讲经台的旅程。首句“千尺飞萝手自援”展现了山路险峻,藤萝缠绕,诗人需亲手攀援的场景,富有动态感。接下来的“鸣泉数处弄潺湲”则以泉水声为背景,增添了山间的宁静与生机。
“半峰栖雾逢僧湿,绝径穿云见虎閒”两句,通过雾气缭绕的山峰和偶然遇见的闲适老虎,描绘出神秘而幽深的山林环境,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之趣。诗人头戴巾帻,悠然行走在岩石和竹林之间,显得自在逍遥。
最后,“夕阳翠巘看尤好,去路心知是下山”以夕阳映照下的翠绿山峰作为收尾,既表达了对美景的留恋,也暗示了旅程即将结束。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行的体验,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骐骥马不试,婆娑槽枥间。
壮士志未伸,坎轲多辛酸。
伊挚为媵臣,吕望身操竿。
夷吾困商贩,宁戚对牛叹。
食其处监门,淮阴饥不餐。
卖臣老负薪,妻畔呼不还。
释之宦十年,位不增故官。
才非八子伦,而与齐其患。
无知不在此,袁盎未有言。
被此笃病久,荣卫动不安。
闻有韩众药,信来给一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