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图。"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夕阳西下,大漠无垠之中,北方的寒风似乎能吹动心中的忧虑。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象诗人的内心世界。
"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这两句写景与抒情交织,广袤的沙漠无边无际,晚归的飞鸟在这辽阔之中寻找栖息之地。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现了对远方战事的担忧,以及个人命运的迷茫。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这几句充满了动感和视觉冲击,敌骑在广阔的原野上追逐,兵器之声伴随着河流向远方飘散。边疆的风声轻拂着白色的草丛,海洋般的气息中弥漫着黄色的雾气。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战争与自然并存的边塞画面。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战争艰辛的体验,以及个人对于文学创作的自我反省。长期的战争生活让他感受到了风尘的苦楚,每一次出征都似履冰霜,而他的笔墨虽曾投入到远方的战事中,但始终未能坐拥将军之位,统领兵马。他早已预知前路艰难,现在却后悔没有更好地珍惜和运用文学才华。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战争、自然、个人命运以及文学创作的深刻感悟。
嵩山古禅林,俯有潭一镜。
中涵片月朗,了了能见性。
月即是圆觉,潭即是清净。
清净而圆觉,何以得究竟。
鼻端一点白,而具法眼正。
指亡轮灭没,千江烟相映。
寒山叫不应,谁与足幽咏。
众生在黑劫,转脚成踏暝。
脱落众浊源,舞影秋夜静。
歌尘凝燕垒,又软语、在雕梁。
记剪烛调弦,翻香校谱,学品伊凉。
屏山梦云正暖,放东风、卷雨入巫阳。
金冷红绦孔雀,翠间彩结鸳鸯。银缸。焰冷小兰房。
夜悄怯更长。待采叶题诗,含情赠远,烟水茫茫。
春妍尚如旧否,料啼痕、暗里浥红妆。
须觅流莺寄语,为谁老却刘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