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西曹触汉章,侧身万里窜穷荒。
圣主恩同雨露湛,莫将三水拟三湘。
执法西曹触汉章,侧身万里窜穷荒。
圣主恩同雨露湛,莫将三水拟三湘。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慎中所作的《送诸子兴年兄由刑部郎中贬尉高明四首》中的第一首。诗中描绘了一位官员因触犯法律而被贬谪至偏远之地的情景,表达了对这位官员遭遇的同情与对君主仁慈的颂扬。
首句“执法西曹触汉章”,形象地描述了主人公因触犯法律而受到惩处的场景。“西曹”指古代官署名,此处泛指司法部门,“汉章”则暗喻法律的公正与严苛。这一句通过“触”字,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因违反法律而遭受惩罚的事实。
次句“侧身万里窜穷荒”,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被贬谪至遥远荒僻之地的境遇。“侧身”形容人物处境艰难,被迫离开繁华之地,前往偏远荒凉之处。“万里”和“穷荒”则强调了贬谪地点的遥远与恶劣环境,表现了主人公命运的悲惨。
后两句“圣主恩同雨露湛,莫将三水拟三湘”,转向对君主仁慈的颂扬。这里以“圣主”指代君王,以“雨露湛”比喻君主的恩泽如同雨露滋润万物,充满恩惠与关怀。同时,通过对比“三水”(可能指湘江流域的三条主要河流)与“三湘”(泛指湖南地区),强调了君主恩泽的广泛与深远,以及贬谪之地与君主恩泽之间的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君主仁政的赞美和对主人公遭遇的深切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古代社会中法律与仁政的复杂关系,以及个人命运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
元丰诗礼将,勋略传万口。
长城国西陲,寄托十年久。
折箠笞黠羌,游魂屡穷走。
羊公缓裘带,李广静刁斗。
黑头已青云,日昃笑击缶。
阴功与忠谏,二俱宜有后。
绳绳丈夫子,茂宰最称首。
不裁犹能裁,应有既尽有。
丘坟三十车,习复不置手。
尚友千载人,岂论骨已朽。
芳兰秀深林,嘉芑就菑亩。
宜为数旬客,顾作三日妇。
行闻尺一来,内阁延枚叟。
众万之生,于世暂寓。一偾一兴,孰知其故。
退黜奚戚,进升奚慕。岂以通塞,顾改常度。
有如我翁,昔尝掀翥。戴纚垂缨,去天尺五。
今屏山城,亦皆时数。左右佩剑,畴可笑侮。
翁具退省,前言大误。用与不用,智力何预。
幸同此邦,邂逅承晤。结为金兰,安此贫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