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逦西峰翠霭侵,纱幮閒凭散幽襟。
无心最喜云生岫,得句多因座对岑。
黛色烟光相罨画,卧游静赏当登临。
晚来兰若僧方定,遥想疏钟度远林。
迤逦西峰翠霭侵,纱幮閒凭散幽襟。
无心最喜云生岫,得句多因座对岑。
黛色烟光相罨画,卧游静赏当登临。
晚来兰若僧方定,遥想疏钟度远林。
此诗描绘了诗人于西山之巅所见之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首句“迤逦西峰翠霭侵”以“迤逦”二字生动地描绘出山峰连绵不绝的景象,而“翠霭”则赋予了山色以生机与活力。接着,“纱幮閒凭散幽襟”一句,通过描写诗人悠闲地倚靠在轻柔的纱帐上,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无心最喜云生岫,得句多因座对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云雾缭绕山峰的喜爱以及灵感的激发,无论是自然的美景还是与山石相对的坐姿,都能引发诗人的创作冲动。接下来,“黛色烟光相罨画,卧游静赏当登临。”进一步描绘了山色与光影交织的美丽画面,以及诗人通过想象与实际登临相结合的方式欣赏美景的情境。
最后,“晚来兰若僧方定,遥想疏钟度远林。”将时间推进至傍晚,描绘了寺庙中僧人静定的场景,以及远处传来的稀疏钟声,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清雅脱俗的艺术风格,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烟岚溟濛山万叠,根蟠古桧虬枝结。
滚滚流泉何处来,激石穿崖浪飞雪。
竹林古洞深复深,石床露泠莓苔侵。
洞口幽人横素琴,弹出步虚云外音。
两髯并坐如黄绮,山风吹衣净如水。
閒读黄庭一两篇,满地白云飞不起。
山深地僻人迹稀,惟许仙家依翠微。
何当来访赤松子,濯我尘缨临石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