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句·其四》
《句·其四》全文
宋 / 张镃   形式: 句  押[阳]韵

已从槐借叶,更染菊为裳。

(0)
注释
槐: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可以提取染料。
叶:植物的叶片,这里指代绿色的装饰物。
染:给颜色涂上或浸透以改变其颜色。
菊:秋季开花的植物,常用于制作花茶和提取黄色染料。
裳:古代指下衣,这里可能象征着华丽的服饰或艺术创作。
翻译
我已从槐树借来绿叶,还将菊花染色作为衣裳。
鉴赏

这两句话出自宋代诗人张镈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情寄托。首句“已从槐借叶”中的“槐”,指的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树木——槐树,它的叶子常被用来比喻文学语言或修辞手法。在这里,诗人似乎在说自己已经从自然界中汲取了灵感和素材,用以丰富自己的诗歌创作。

第二句“更染菊为裳”则是对上一句话的延伸,“更”字表明这是一种进一步的行为或状态,而“染菊为裳”则将自然界中的花朵(这里特指菊花)比喻成诗人的衣衫。这个意象不仅美化了诗人对自然的情感,也隐含着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像鲜艳的菊花一样,给人以美的享受。

整体来看,这两句诗通过借助自然景物,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深切关怀,以及他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张镃
朝代:宋   号:约斋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生辰:1153—1221?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猜你喜欢

醉蓬莱·正百花堂下

正百花堂下,山雨楼前,粲然梅柳。
和气回春,滟一尊芳酒。
桂子兰孙,凤歌鸾舞,介我公眉寿。
天上遐龄,人间独乐,古来稀有。
壮日题桥,儿时击瓮,名遂功成,自然长久。
琳馆偷闲,约赤城为友。
紫诏重颁,黄扉稳步,好试调羹手。
九世鸡窠,千秋麟阁,玉颜依旧。

(0)

醉蓬莱·正采铃坠盖

正采铃坠盖,玉燕投怀,梦符佳月。
五百年间,诞中兴人杰。
杖策归来,入关徒步,万里朝金阙。
贯日精忠,凌云壮气,妙龄英发。
名镇重湖,屡凭熊轼,恩满西江,载分龙节。
有志澄清,誓击中流楫。
谈笑封侯,雍容谋国,看掀天功业。
待与斯民,庆公华衮,祝公黄发。

(0)

好事近·风雨做春愁

风雨做春愁,桃杏一时零落。
是处绿肥红瘦,怨东君情薄。
行藏独倚望江楼,双燕度帘幕。
回首故园应在,误秋千人约。

(0)

好事近·月色透窗寒

月色透窗寒,一夜素衾霜湿。
无寐起来搔首,正参横人寂。
此心重省已回肠,何况是行役。
欲弃利名归去,奈楚天云隔。

(0)

清平乐·断云漏雨

断云漏雨。
依约西山暮。
风定樯高须小住。
不忍带将春去。
此行抑有求欤。
青衣拟问平都。
万里一钩新月,相忘常在江湖。

(0)

好事近·新月巧穿山

新月巧穿山,桂树影高群木。
任使云遮烟锁,自春辉秋绿。
我来折得最高枝,踏破一轮玉。
宝斧脩教圆样,放十分光足。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