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哭城颓,此情非虚假。
相乐不相得,抱恨黄泉下。
寡妇哭城颓,此情非虚假。
相乐不相得,抱恨黄泉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寡妇对城市衰败的哀伤之情,情感真挚而深刻。诗人通过“寡妇哭城颓”这一形象,将个人的悲痛与社会的衰落紧密相连,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此情非虚假”,直接点明了寡妇的情感并非虚伪或矫饰,而是源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强调了情感的真实性与深度。这种直接而强烈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相乐不相得,抱恨黄泉下。”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面上是说人们在生前可能因种种原因未能相互理解、支持,导致了内心的遗憾与痛苦,甚至在死后仍无法得到解脱。这里不仅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也触及了生死、遗憾与命运的深刻议题。通过“黄泉下”的设定,诗人巧妙地将现实与超现实相结合,增加了诗歌的哲学意味和艺术张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寡妇的哀歌为线索,探讨了个人情感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以及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遗憾与无奈。它不仅表达了对个体命运的同情,也引发了对历史、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层思考。
男儿头上三尺纱,不比脚缠三尺帛。
桑弧蓬矢射天地,堕地已展青云翮。
四海九州多胜流,不出户庭空白头。
有识难与俗同调,非才何必缘远游。
岂不见赤骥摇足日千里,何烦挥策苦鞭摇。
目前㹠犬奚尔为,逐逐一饱糠籺肥。
满林春鸟语高低,新绿阴阴分外宜。
山隐此时无一事,诸儿齐诵老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