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碎身,公死在庚子前可矣;
要终原始,党狱请后世平论之。
感遇碎身,公死在庚子前可矣;
要终原始,党狱请后世平论之。
此挽联深含对江标的缅怀与敬意,以“感遇碎身”开篇,引出江标为国捐躯的壮烈事迹。"公死在庚子前"一句,明确指出江标牺牲于庚子年之前,强调其英勇行为发生在晚清末期,与历史大背景紧密相连。"要终原始"则转而探讨历史评价的问题,提出应由后人公正评判,体现了对历史公正性的重视。
"党狱"一词,指向了晚清时期政治斗争中的冤狱事件,暗示江标可能因政治立场或参与的政治活动而遭遇不公。"请后世平论之"则表达了对江标及其所代表的历史人物的期待,希望未来的历史研究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们的功过是非。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不仅是对江标个人英雄主义的颂扬,也反映了对历史公正性与后世评价的深刻思考,展现了盛宣怀作为晚清重要政治人物的复杂情感和历史视野。
铜龙问安回,紫凤披图始。
屏展椒馀馨,帖悬胜裁绮。
青宫奉时韶,丹书凛敬止。
南望江乡遥,饥寒遍闾里。
西廑雪岭外,劳苦众军士。
万方纵小康,两端切深揣。
方伯新奏雪,边邮亦报喜。
受俘指日期,多稼三秋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