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垄瓜畦桑枣墟,晚菘早韭剪春馀。
人言市远无兼味,城里时新恐不如。
麦垄瓜畦桑枣墟,晚菘早韭剪春馀。
人言市远无兼味,城里时新恐不如。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田园的宁静与丰富,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农事的繁忙与丰收的喜悦。首句“麦垄瓜畦桑枣墟”,以“麦垄”、“瓜畦”、“桑枣墟”三个意象串联起一幅幅生动的乡村画面,麦田的金黄、瓜地的翠绿、桑枣的红艳,色彩鲜明,层次丰富,展现出乡村的生机与活力。
接着,“晚菘早韭剪春馀”一句,将镜头聚焦于春季末尾的蔬菜,晚菘(晚熟白菜)与早韭(早熟韭菜),它们在春天的余晖中生长,不仅体现了季节的更迭,也暗示着农事的辛勤与收获的希望。剪字在这里使用得恰到好处,既描绘了采摘的动作,也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期待。
“人言市远无兼味,城里时新恐不如。”这两句则从对比的角度,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市远,意味着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繁华,这里的“无兼味”并非指食物种类少,而是强调了乡村生活简单而纯粹,每一种食物都充满了自然的味道与生活的气息。而“城里时新恐不如”,则通过反衬手法,突出了乡村生活的新鲜与独特,即使城市里有更多样化的食物选择,但乡村的自然与淳朴却难以复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深深喜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城市生活的一种反思与批判,即物质的丰富并不一定带来心灵的满足,自然与简单的生活方式同样值得珍视。
阑干曲曲。探南枝信早,占到春足。
弄影姗姗,偶点轻红,横斜那更妆束。
空山雪满添寥寂,倩纸帐、轻笼低覆。
只此间、合住清华,耐冷傍侬茅屋。
描取香魂一缕,待巡檐索笑,牵动帘幕。
浅水波明,掩映芳痕,不似寻常夭灼。
疏枝纵染胭脂色,□冷艳、天然幽独。
对夕阳、一抹晴封,欲画生绡几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