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水频萦虑,长堤幸已成。
桑麻连井邑,花柳近清明。
渐惬勤民意,还深问俗情。
兰桡经过处,布谷唤春耕。
积水频萦虑,长堤幸已成。
桑麻连井邑,花柳近清明。
渐惬勤民意,还深问俗情。
兰桡经过处,布谷唤春耕。
这首诗描绘了修筑堤坝后的景象与感受,充满了对民生和自然的细腻观察。首句“积水频萦虑,长堤幸已成”表达了在水患频仍的情况下,人们对于修筑长堤以保障安全的迫切期待与庆幸之情。接下来,“桑麻连井邑,花柳近清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乡村画卷,展现了修堤后带来的环境改善与生活品质的提升。
“渐惬勤民意,还深问俗情”则体现了统治者关心民情、体恤百姓的治国理念,通过修堤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也加深了与民众的情感联系。最后,“兰桡经过处,布谷唤春耕”以生动的细节收尾,兰桡泛指船只,布谷鸟的啼鸣预示着农事的开始,整个画面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劳动的活力,传达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也体现了清代帝王治理国家时注重民生、重视水利建设的理念,是一首兼具人文关怀与自然描绘的佳作。
春风环柳岸,夜雨失沙痕。
环竹期新笋,移花护旧根。
身闲贪独乐,舌在戒多言。
是处无灯火,荒凉一上元。
迎归乌鹊竟传声,摆落埃尘襟宇清。
薪桂岂容留帝阙,幕莲且得近乡城。
眼边触处梅争破,陌上分行柳向荣。
如约速来春可探,肩舆须去静中行。
洛中花信已沉声,泾渭宁分浊与清。
近出黟山空接壤,远来安陆比连城。
虚坛仅免游人问,浪蕊从教著处荣。
更欲丁宁新芍药,莫誇多少便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