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飞鸿出口回,年年采木下川来。
川中鹿角都除却,便似函关日夜开。
岁岁飞鸿出口回,年年采木下川来。
川中鹿角都除却,便似函关日夜开。
这首诗是清代顾炎武所作的《古北口(其二)》。诗中以“岁岁飞鸿出口回,年年采木下川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循环更迭,鸿雁每年往返,人们年复一年地在山川间劳作,展现了自然界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生。
接下来,“川中鹿角都除却,便似函关日夜开”两句,通过“鹿角”的隐喻,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更替的感慨。鹿角在古代常用来指代某种标志或象征,此处可能暗指某种阻碍或限制。当这些“鹿角”被“除却”,即意味着过去的束缚被打破,仿佛函谷关昼夜开放,象征着新的开始和自由的来临。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寓含了深刻的历史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变革与个人命运的深邃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