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终成梦,生涯欲半过。
白云心已矣,沧海意如何。
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春风骑马醉,江月钓鱼歌。
散帙看虫蠹,开门见雀罗。
远山终日在,芳草傍人多。
吏体庄生傲,方言楚俗讹。
屈平君莫吊,肠断洞庭波。
世事终成梦,生涯欲半过。
白云心已矣,沧海意如何。
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春风骑马醉,江月钓鱼歌。
散帙看虫蠹,开门见雀罗。
远山终日在,芳草傍人多。
吏体庄生傲,方言楚俗讹。
屈平君莫吊,肠断洞庭波。
在这首诗中,刘长卿以其特有的哲学思考和深远的生活感悟,探讨了人生、自然与精神世界的关系。开篇“世事终成梦,生涯欲半过”两句,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虚幻的深刻体会,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及读者,对待尘世间的一切应持平常心。
接着,“白云心已矣,沧海意如何”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白云象征着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心境,而“沧海意”则暗示了诗人对广阔无垠、深不可测事物的思考与向往。
“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亲近感和生活态度的追求。藜杖(拐杖)象征着隐逸生活,而榴花则是生机勃勃、芬芳宜人的象征,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与外在世界和谐共生的愿景。
“春风骑马醉,江月钓鱼歌”两句,则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风中骑马畅游,感受自然之美;而江月下钓鱼,則是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一种憧憬。
“散帙看虫蠹,开门见雀罗”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散帙观察小昆虫,开门便见到鸟儿在枝头跳跃,这是对生活细节的精致捕捉,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万物的珍视。
“远山终日在,芳草傍人多”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的和谐共生。远山如画,芳草丛生,这些都是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渴望。
最后,“吏体庄生傲,方言楚俗讹。屈平君莫吊,肠断洞庭波”几句,则是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回顾与个人情感的抒发。通过吏体、庄生等历史人物形象,以及对楚地语言和风俗的提及,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法挽救的悲哀。
总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示了刘长卿深邃的思想性格,而且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构建了一幅人与自然、心灵与世界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
仲舒旧事无人记,家令风流一世倾。
天下何曾识真吏,古来几许尚虚名。
苍山下孱颜,中有神龙栖。
神龙眇何许,一水涵清溪。
深藏岩壑古,迥破风烟低。
当其未蜕时,幽隐漫尘泥。
既蜕头角成,霄汉参云霓。
回顾昔所蟠,陈迹亦已迷。
况我后来人,危磴重攀跻。
四顾但绝壁,丛筱风凄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