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夕赋得“暗尘随马去”》
《元夕赋得“暗尘随马去”》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为看鳌山跨锦鞯,飞埃红雾杂连钱。

邻虚冉冉随衔勒,野马纷纷逐管弦。

弱质半依韩国树,微躯愿执祖生鞭。

时人要识元规否,去住和光却黯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热闹非凡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繁华与喜庆。首句“为看鳌山跨锦鞯”,以鳌山(元宵节装饰物)与锦鞯(华丽的马鞍)相映衬,营造出节日中装饰华丽、色彩斑斓的氛围。接着,“飞埃红雾杂连钱”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飞扬的尘埃比作红雾中的零钱,形象地描绘了人群熙攘、灯火辉煌的景象。

“邻虚冉冉随衔勒,野马纷纷逐管弦”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热烈气氛。邻近的房屋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朦胧而温暖,如同随着马匹前行的轻烟;而远处的人群则如同追逐着音乐声的野马,四处游走,充满活力。这两句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元宵节上人们尽情欢愉、忘我沉浸的场景。

“弱质半依韩国树,微躯愿执祖生鞭”两句,诗人借用了典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向往。韩国树可能是指一种象征性的树木,而“祖生鞭”则是古代官员出行时所持的仪仗之一,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希望在节日中能够有所作为,既体现了对传统礼仪的重视,也寄托了个人的理想与抱负。

最后,“时人要识元规否,去住和光却黯然”两句,诗人以反问的方式,提出一个深思的问题:在这样欢乐的时刻,人们是否还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和光”指的是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黯然”则暗示了一种淡淡的忧郁或反思的情绪。这不仅是对节日狂欢的反思,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提醒人们在享受节日的同时,也不应忘记内心的平静与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捕捉了元宵节的热闹与喜庆,同时也蕴含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个人理想与抱负的追求,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次徐相公韵十首·其六入塞

血战胡儿尽堕鞍,一番奏凯一封官。

兵枭铁鹞威方猛,酒赐金蕉胆不寒。

雁塞月阴青燐淡,渔阳雪苦紫茸乾。

胡亡未必胡无种,韬略萦心不放宽。

(0)

归剡·其五

处处溪山得趣真,不曾富贵不曾贫。

梦中觅句浑如醒,秋后看花亦似春。

未许黄金酬苦节,祇应白鸟伴闲身。

门前一径苍苔色,终岁喜无车马尘。

(0)

天竺浮寻小楼

楼倚飞来小朵峰,每因动业思重重。

三千日月欺王母,百二山河误祖龙。

石浅易知丹井味,洞深难见白云踪。

自惭半座分花雨,无复人听夜讲钟。

(0)

题山水图·其一

暮色溪山远,烟林一两家。

孤舟何不住,雁欲下平沙。

(0)

南明道中

麦长绿须桑蕾黄,百禽调舌百花香。

今年笑里逢春色,笑里逢春有几场。

(0)

有所思

又见春风草色肥,凤楼尘锁燕飞飞。

洛阳近日无花柳,犹恨多年不得归。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