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绕栏行,看山如屋里。
春风吹不晴,晨光在烟水。
未觉轻桨移,隐隐双桥驶。
绿草高上城,下有女墙圮。
野航旧画船,萧瑟柳阴底。
柳阴茶灶香,三五聚邻里。
渐忘独行悲,差有生还喜。
归来未停午,花木净如洗。
鸟语传两家,山光争一几。
送客还闭门,高眠日斜起。
清溪绕栏行,看山如屋里。
春风吹不晴,晨光在烟水。
未觉轻桨移,隐隐双桥驶。
绿草高上城,下有女墙圮。
野航旧画船,萧瑟柳阴底。
柳阴茶灶香,三五聚邻里。
渐忘独行悲,差有生还喜。
归来未停午,花木净如洗。
鸟语传两家,山光争一几。
送客还闭门,高眠日斜起。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泛舟清溪的宁静与美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
首句“清溪绕栏行”,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活动,清溪环绕,人在其中行走,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看山如屋里”,山峦仿佛近在咫尺,融入了居住空间之中,展现出山水与人的和谐共处。
“春风吹不晴,晨光在烟水”两句,春风吹拂,却未能驱散云雾,晨光在烟波中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感。这种景象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暗含着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悟。
“未觉轻桨移,隐隐双桥驶”写出了诗人泛舟时的悠闲与专注,轻桨划动,双桥隐约可见,进一步渲染了宁静的氛围。绿草高上城,下有女墙圮,则是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与城市的不同面貌,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
“野航旧画船,萧瑟柳阴底”描绘了一幅古老的船只在柳树掩映下的画面,给人一种怀旧与宁静的感觉。柳阴茶灶香,三五聚邻里,则是生活化的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渐忘独行悲,差有生还喜”表达了诗人从孤独与忧伤中逐渐走出,感受到生活的喜悦与希望。这种转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归来未停午,花木净如洗”写出了诗人归家后,花木焕然一新的景象,寓意着内心的净化与重生。鸟语传两家,山光争一几,则是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送客还闭门,高眠日斜起”则以送别与休息的场景结束,既表现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也体现了其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郁郁双松,植于堂傍。谁其植之,维邑之氓。
维侯在官,佐理有方。桃李满城,春日载阳。
侯善爱民,不扰不攘。俾之树艺,礿祀烝尝。
民亦爱侯,植材孔良。俾侯之寿,既坚且刚。
匪兹岁寒,傲睨风霜。硕大蕃衍,为栋为梁。
树之斯今,维侯翱翔。何以比之,召伯甘棠。
临川女,日日临川望何处。
临川路,前月征人从此去。
征人此去九千里,持戈远赴交河戍。
交河沙塞窅茫茫,尽是古来争战场。
白骨连山中夜月,铁衣倚马五更霜。
此时王事好辛苦,将军号令严如虎。
一声敌骑寇边州,生死向前无转头。
丈夫重义轻生死,动肯捐躯报天子。
妾在深闺君在边,何当破敌遂生还。
但令百岁能相见,离别寻常安足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