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景物似江东,帽影鞭丝立马中。
两岸蒹葭鶗鴂雨,万株杨柳鲤鱼风。
山楼俯瞰平沙白,野寺欹斜落照红。
到此漫为鲈鲙计,停车沽酒莫匆匆。
居然景物似江东,帽影鞭丝立马中。
两岸蒹葭鶗鴂雨,万株杨柳鲤鱼风。
山楼俯瞰平沙白,野寺欹斜落照红。
到此漫为鲈鲙计,停车沽酒莫匆匆。
这首清代诗人王济(莲舟)的《杨村至天津道中》描绘了诗人行经江南水乡般的景色。首句“居然景物似江东”,以“居然”二字表达了对眼前景象的意外惊喜,暗示了与故乡江东相似的风貌。接着,“帽影鞭丝立马中”形象地刻画了骑马出行的诗人,帽影摇曳,鞭丝飞扬,生动展现了动态的画面。
“两岸蒹葭鶗鴂雨”一句,通过“蒹葭”和“鶗鴂”这些富有诗意的意象,描绘了两岸芦苇丛生,雨声中鸟鸣的江南水乡雨景。“万株杨柳鲤鱼风”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生机盎然,杨柳依依,仿佛有鲤鱼跃出水面带来的微风。
“山楼俯瞰平沙白,野寺欹斜落照红”两句,诗人从高处眺望,山楼下的沙地在夕阳下显得洁白,而远处的野寺则在落日余晖中倾斜,色彩对比鲜明,富有画面感。
最后,“到此漫为鲈鲙计,停车沽酒莫匆匆”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留恋,他决定放慢脚步,暂且忘却鲈鱼美餐的诱惑,停下来买酒慢慢品味,享受这难得的旅途时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情画,流露出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悠然态度。
春暖何缘雪压山,香来初认李花繁。
露酣月药苍茫外,梅与山礬伯仲间。
剩雨残风底无赖,明朝後日不堪看。
泥深小忍春游脚,犹遣青童去一攀。
万类欣欣一老悲,物华岂是不佳时。
病夫自与春无分,好景非於我独遗。
花底报来开已闹,雨中过了更曾知。
风光九十今强半,又约芳菲隔岁期。
梁溪归自镜湖天,笔棬湖光入大篇。
倾出锦囊和雨湿,炯如柘弹走盘圆。
许分句法何曾付,自笑芜辞敢浪传。
两集不须求序引,秖将妙语冠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