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贻家弟》
《贻家弟》全文
宋 / 李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但知四壁有连珠,底事虚名更拙图。

一㪷病予犹百首,十年笑尔拙三都。

霜风入颊休惊冷,瓦埦无油愿急呼。

世上舌根皆识味,满倾终是爱醍醐。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ā
sòng / xīn

dànzhīyǒuliánzhūshìmínggèngzhuō

{zuǒdòuyòudòu}bìngyóubǎishǒushíniánxiàoěrzhuōsāndōu

shuāngfēngjiáxiūjīnglěngwǎnyóuyuàn

shìshàngshégēnjiēshíwèimǎnqīngzhōngshìài

翻译
只知道家中墙壁上挂满了诗作,为何虚名还要如此追求。
即使我病中也能写出上百首诗,而你十年来却连三都诗都没写好。
寒风吹过脸颊不必惊慌,屋顶漏油了请赶紧呼叫。
世人都能品味言语的滋味,满满一杯酒最终还是喜欢醇厚的美酒。
注释
连珠:形容诗作众多。
虚名:指不切实际的名声。
拙图:笨拙的追求。
一㪷病:病中。
三都:古代指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个首都,这里泛指诗才。
霜风:寒冷的风。
瓦埦:屋顶瓦缝。
舌根:比喻人的言辞。
醍醐:佛教中的上等乳酪,比喻醇厚的美酒或高深的智慧。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文人在表达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和感受,以及对世俗看法的一种抒情之作。诗中的“但知四壁有连珠”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闭门造车,埋头苦写的情景,“连珠”比喻诗句相连如同珍珠一般,“底事虚名更拙图”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虚名的不屑一顾,以及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谦态度。

“一㪷病予犹百首,十年笑尔拙三都”显示了诗人的勤奋和执着,即便是在疾病中也依然百篇不绝,而对于世人对自己的评价则持微笑以待,这里的“拙三都”可能是指诗歌的技巧或风格未必为世人所理解。

“霜风入颊休惊冷,瓦埦无油愿急呼”则描绘了诗人在寒冷中写作的情形,以及对生活中的困顿和匮乏的感受。这里的“霜风”、“瓦埦”都给人以凛冽孤寂之感。

最后,“世上舌根皆识味,满倾终是爱醍醐”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独特品鉴能力和热爱,即便是在世俗看来平凡的事物中,也能发现其独有的韵味和魅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创作、生活态度以及对世间万象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作者介绍

李新
朝代:宋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猜你喜欢

雪中歌为王子中赋

王郎不知何许人,一舟横泛江之滨。

风清月霁未肯出,沧洲独与天为邻。

洞庭烟水两寂寞,十年不见君山春。

北风三日雪大作,挂席张帆以为乐。

手中铁笛吹紫凰,身上?衣如白鹤。

拍浮满载百壶酒,奚足篷窗供独酌。

剡中隐者毋相疑,乃与戴老同襟期。

更阑酒尽雪未止,趣棹欲返犹迟迟。

今夕何夕此乘兴,千载未必无人知。

(0)

秋光

秋水无痕彻底清,秋山如画更分明。

雁鸿影里云连塞,砧杵声中月满城。

映日丹枫辉锦树,傲霜黄菊绽金英。

不须频上高楼望,此景由来恼客情。

(0)

清明日戏题

才看花满枝,又见花零落。

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

(0)

青杏

落尽残红绿满枝,青青如豆酿酸时。

佳人摘得新尝怯,一点春愁锁画眉。

(0)

梅子黄时雨.送滋泉、良甫之淮南,兼寄拂青,同漱泉赋

倦柳摇晴,正疏雨半阑,人在南浦。

怕一片凉云,带愁流去。

草长波平天远,断肠不是春归处。空延伫。

几点峭帆,飞下孤屿。凄楚。冥冥芳树。

望荒城不见,来梦先阻。问前度刘郎,销凝何许。

输与离亭今夜笛,倚寒吹得蘋花聚。沤边路。

甚时共寻烟语。

(0)

绛都春.春晚,和西麓

清明过了,甚剪花絮柳,尚殢轻寒。

困舞瘦腰,银筝慵理雁尘閒。衣篝欲试游情懒。

袖华愁裛弓弯。怨春无语,弦凄素轸,泪湿红兰。

苦说芳期太晚。认金钗后约,玉箸前痕。

病酒未忺,销愁无计又黄昏。春心不似归心远。

断魂应怯闻鹃。故山猿鸟,惊回画烛梦阑。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