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弦早已迓秋鸿,岁事先生逆料中。
前密后疏随处改,枉教杨柳怨西风。
薰弦早已迓秋鸿,岁事先生逆料中。
前密后疏随处改,枉教杨柳怨西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名为《扇子诗(其五十)》。从这短小的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深刻体悟和独特情怀。
“薰弦早已迓秋鸿”两字,"薰弦"指的是古代乐器中的弦,是一种弹奏工具,而“迓秋鸿”则是比喻时光已经流逝,年华老去的意象。诗人用此形象表达了对岁月匆匆、难以挽留的无奈感慨。
“岁事先生逆料中”这句话,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未来和过去的一种预见与思考。他自称“岁事先生”,意味着他对于时间流转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这里的“逆料”则是指对未来进行反思和预测。
“前密后疏随处改”一句,"前密后疏"形容的是诗人心境的变化,从紧张到松弛,意味着时间的流逝让一切都在不断地改变。"随处改"则表明了这种变化是无处不在、不可抗拒的。
最后,“枉教杨柳怨西风”一句中,“枉教”有虚幻、徒劳之意;“杨柳”常作为春天即将到来的象征,而这里却与“怨西风”相连,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界不可控制力量的无奈和埋怨。诗人通过这种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他对于生命易逝、事物无常的深切感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与自然界力量的深刻洞察,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楚地皆奇妙。数行程、某山某水,想曾游到。
水驿篷窗山驿店,受尽星霜多少。
闲指点、黄陵之庙。
可有鹧鸪啼庙里,说声声、不若归来好。
飘泊意,感同调。苍茫落日青天小。
望城头、咿咿画角,一丝红照。
客路加餐须稳健,且吃黄粱饭饱。
切莫向、西风懊恼。
记取春江三月浪,把桃花、归买湘波棹。
人聚散,似飞鸟。
酡颜斜睇月生澜,饮兴风骚正未闲。
可记鬓边花落下,半身凉月靠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