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来云水乡,逢春得酒且彷徨。
好贤谁似双松吏,使我时终一石狂。
忽与高唐来鼠目,却令朱户锁梅妆。
先生取瑟吾知己,安得从今不举觞。
万里归来云水乡,逢春得酒且彷徨。
好贤谁似双松吏,使我时终一石狂。
忽与高唐来鼠目,却令朱户锁梅妆。
先生取瑟吾知己,安得从今不举觞。
诗人在万里之外漂泊流离,最终归来时,心中充满了对故乡云水的深情。在春日的暖阳下,他找到酒而饮,彷徨之间,不禁感慨万千。诗中的“好贤”二字,表明诗人对于品德高尚之人的赞赏与追求,而“双松吏”则是对其品格的最高评价。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也有一种放纵自我的狂态,如同一石之重的酒,让他彻底释放内心的狂野。
然而,当诗人遇到高唐(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人物或朋友)时,却又被告诫要小心谨慎,防范如鼠目般的小人,使得朱户(门窗)的锁也像是为了掩藏梅妆(美好之事)而存在。诗中的“先生取瑟吾知己”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深切理解和信任。在这样的氛围中,最后一句“安得从今不举觞”,则是诗人的无奈与感慨,他似乎在问自己,是否能够从此以后就不再提起酒杯,放弃那种狂野的生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人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