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皇降衷于下民,暴秦莫殄心之仁。
孝哉颜氏一有感,毕逋衔土成丘茔。
彼亦莫知其所以,自甘血觜含馀辛。
志壹动气气动志,凤仪麟出理亦均。
环百里地画疆井,千有馀载蒙嘉名。
绣衣使者迂六辔,下马肃拜心凌兢。
大书瑰辞镇松柏,便有山鬼呵崖阴。
明刑弼教期无刑,何如先使教化明。
流传墨本到此屋,有人心者俱作兴。
但愿人人常此心,安得作乱干章程。
惟皇降衷于下民,暴秦莫殄心之仁。
孝哉颜氏一有感,毕逋衔土成丘茔。
彼亦莫知其所以,自甘血觜含馀辛。
志壹动气气动志,凤仪麟出理亦均。
环百里地画疆井,千有馀载蒙嘉名。
绣衣使者迂六辔,下马肃拜心凌兢。
大书瑰辞镇松柏,便有山鬼呵崖阴。
明刑弼教期无刑,何如先使教化明。
流传墨本到此屋,有人心者俱作兴。
但愿人人常此心,安得作乱干章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乌伤行》。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和现实政治状况的批判。
“惟皇降衷于下民,暴秦莫殄心之仁。” 这两句诗抒发了对理想君主关怀民众、施行仁政的期望,同时也批评了历史上暴力的统治如秦朝,对其残酷无情的统治表示不解。
“孝哉颜氏一有感,毕逋衔土成丘茔。” 这里诗人借古代忠臣颜回、毕万的故事表达对忠诚和节义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忠贞之士的同情。
“彼亦莫知其所以,自甘血觜含馀辛。” 这两句则表达了对于那些不知为什么而献身的人或事物的理解和同情,他们愿意承受痛苦和不幸。
接下来的“志壹动气气动志,凤仪麟出理亦均。”是指内心的志向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影响着个人的精神状态。这里也隐含了对理想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环百里地画疆井,千有馀载蒙嘉名。”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治世场景:通过划定疆界、兴修水利来达到千年盛世的美誉。
以下几句:“绣衣使者迂六辔,下马肃拜心凌兢。大书瑰辞镇松柏,便有山鬼呵崖阴。” 描述了官员到达地方时的情景,他们下马行礼,表明对民众的尊重和敬意,同时也通过大书天子的命令来稳定社会秩序。
“明刑弼教期无刑,何如先使教化明。” 这里提出了理想中的法律与教育应当是明确而且温和的,不应过度依赖惩罚手段,而应该注重以德教化民众。
最后,“流传墨本到此屋,有人心者俱作兴。但愿人人常此心,安得作乱干章程。” 表示了诗人希望这份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能够流传下去,并且每个人都能持有这样的善良之心。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混乱世界中如何寻找秩序与和谐的心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忠臣、理想政治状态以及现实社会状况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对于当前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