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功名志,时平未急才。
泪临淮水落,眼向越山开。
且著莱衣去,仍随桂子来。
春明见天子,可以议云台。
客有功名志,时平未急才。
泪临淮水落,眼向越山开。
且著莱衣去,仍随桂子来。
春明见天子,可以议云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创作的《绍兴送彭世昌归应乡举》。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彭世昌的赞赏与鼓励,同时也反映出对时局的平静和个人才能未得施展的感慨。首句“客有功名志”表明彭世昌怀揣着追求功名的壮志,而“时平未急才”则暗示了当今社会相对安定,个人才能并未立即得到充分展现的机会。
接下来,“泪临淮水落,眼向越山开”通过描绘泪水落在淮水边,目光远眺越山的场景,寓言性地表达了彭世昌即将离开,但心向远方,期待未来有所作为。诗人希望他暂时放下哀愁,继续前行,“且著莱衣去,仍随桂子来”,莱衣指的是平民的服装,桂子象征高洁和才华,诗人鼓励他以平民身份出发,日后必能凭借才学归来。
最后两句“春明见天子,可以议云台”祝愿彭世昌在春天阳光明媚之时,能够拜见天子,有机会在朝廷的云台上(指朝廷高位)一展抱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期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寄寓深意,既是对友人的激励,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微妙反映。
因仍尚标榜,名海无真诗。
缘饰哀乐言,罔或根内思。
山人友千古,守本无迟疑。
意在后必传,崛强甘违时。
运以精到心,著以亲切词。
蜷桂月满岩,濯莲露盈池。
既堪振庸懦,亦足惩诡随。
众眼尚皮毛,求形不及骸。
安能揽世人,一一示之怀。
姓氏未出里,久将忘尔谁。
辅尔弱无力,平生吾惭知。
卞玉蕴石中,宝在终有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