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于秋近塞,骠骑远临边。
吹角风沙动,扬旌日月悬。
惊雕防猎箭,战马识烽烟。
昨夜旄头黑,前军得右贤。
单于秋近塞,骠骑远临边。
吹角风沙动,扬旌日月悬。
惊雕防猎箭,战马识烽烟。
昨夜旄头黑,前军得右贤。
这首《出塞曲(其四)》由明代诗人林鸿所作,描绘了边塞战争的紧张氛围与英勇场景。
首句“单于秋近塞”,点明时令与地点,秋意渐浓,单于(匈奴首领)临近边塞,预示着战争的临近。接着“骠骑远临边”一句,以“骠骑”代指勇猛的将领,他们远离家乡,来到边疆,准备迎战。
“吹角风沙动,扬旌日月悬。”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战场上的景象:号角声在风沙中回荡,旌旗在日光下高高飘扬,渲染出一种肃杀而壮丽的氛围。
“惊雕防猎箭,战马识烽烟。”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雕鸟因听到箭声而惊飞,战马则能识别烽火信号,形象地表现了战场的紧张与士兵们的警觉。
最后,“昨夜旄头黑,前军得右贤。”描述了夜晚的景象,旄头(星名)变黑,暗示着不祥之兆,前军可能已经取得了对右贤部(匈奴的一个分支)的胜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边塞战争的激烈与残酷,以及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林鸿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战争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烽火连天的边疆战场。
雪肌花貌,见了千千万。眼去眉来几曾管。
被今回打住,没□施程,□捺地,却悔看承较晚。
琴心传密意,唯有相如,失笑他满恁撩乱。
抖下俏和娇,掩翠凌红,真个是、从前可见。
据入马牢笼怎乾休,但拈取真诚,试教人看。
独俯空堂夜,无人境自宽。
高风河影动,斜月竹身寒。
潮海秋声阔,山林客梦安。
坐来更几点,北斗挂阑干。
伟哉天地间,谁家两枝莲。
红莲一枝瑰子鲜,白莲一枝雪样妍。
两花径面各千里,压尽众草无朱铅。
不见卖花翁,不知阿谁担南躔又北躔。
不见卖花蜂,但见乌蟾两点追过天津桥那边。
有时双晕更整整,有时五彩尤戋戋。
有时露下花头湿,有时风起花头偏。
五凤衔入渊中渊,六龙插上天中天。
一入一上知何年,至今络绎如梭穿。
花敛作昏舒作昼,世间未识春前后。
神农教民乱耕耨,唐侯指出两花定节候。
唐侯司花方少年,朝朝暮暮长与花周旋。
苟非其人子莫传,为花拣得花中仙。
姚家爱花故不俗,花前自鼓薰风曲。
綵旗幻出芙蓉面,晚来旗脚薰风转。
此花不费一钱买,付与后来司花作模楷。
青春飞过秋飞回,红白芙蕖花自开。
曾观尧舜山河去,也见汉唐池馆来。
看花人逐年年改,畴昔看花几人在。
惟有阿兄日珠姊月珠,坐乘两花抚四海。
《日月莲花歌》【宋·汪莘】伟哉天地间,谁家两枝莲。红莲一枝瑰子鲜,白莲一枝雪样妍。两花径面各千里,压尽众草无朱铅。不见卖花翁,不知阿谁担南躔又北躔。不见卖花蜂,但见乌蟾两点追过天津桥那边。有时双晕更整整,有时五彩尤戋戋。有时露下花头湿,有时风起花头偏。五凤衔入渊中渊,六龙插上天中天。一入一上知何年,至今络绎如梭穿。花敛作昏舒作昼,世间未识春前后。神农教民乱耕耨,唐侯指出两花定节候。唐侯司花方少年,朝朝暮暮长与花周旋。苟非其人子莫传,为花拣得花中仙。姚家爱花故不俗,花前自鼓薰风曲。綵旗幻出芙蓉面,晚来旗脚薰风转。此花不费一钱买,付与后来司花作模楷。青春飞过秋飞回,红白芙蕖花自开。曾观尧舜山河去,也见汉唐池馆来。看花人逐年年改,畴昔看花几人在。惟有阿兄日珠姊月珠,坐乘两花抚四海。
https://shici.929r.com/shici/ueUcK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