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上袁文昌知平江五首·其五》
《上袁文昌知平江五首·其五》全文
宋 / 刘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已办行都欲去船,个中因得少留连。

长安在望空悲日,刺史谁知别有天。

鼓吹后车喧水际,旌旗前骑簇花边。

书生不愿悬金印,只觅扬州骑鹤钱。

(0)
翻译
已经办完公事的人都想要离开,我却得以在此稍作停留。
遥望长安心中充满悲伤,每日太阳升起,刺史你又怎能理解我此刻的感受。
车后的乐队在水边喧闹,前方的旗帜围绕着花丛簇拥。
读书人并不向往高官厚禄,只希望能像扬州的隐士那样,只求清闲生活。
注释
已办:已经完成。
行都:众人。
欲去:想要离开。
船:船只。
长安:古都长安。
在望:遥望。
空悲:内心悲伤。
刺史:古代地方长官。
鼓吹:乐队演奏。
后车:车后。
喧水际:在水边喧闹。
旌旗:旗帜。
书生:读书人。
悬金印:挂上象征权力的金印。
骑鹤钱:传说中的仙人骑鹤,这里指隐居生活。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留恋与不舍的情感。开篇即以“已办行都欲去船”表明了离别的迫在眉睫,但又因个人原因而不得不暂时留下。这份留恋之情,通过“个中因得少留连”一句可见其深。

长安作为古代都城,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感寄托。诗人面对这座即将远去的城市,不禁感到悲哀,日子空过而无所留恋。这份悲哀,在“长安在望空悲日”中得到了深刻表达。而“刺史谁知别有天”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渴望与不满,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寄托。

接下来的两句“鼓吹后车喧水际,旌旗前骑簇花边”,通过对行军场景的描绘,营造出一派繁华热闹的氛围。其中,“鼓吹”和“旌旗”都是古代战争或进军时的象征,显示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最后两句“书生不愿悬金印,只觅扬州骑鹤钱”,则显现出诗人的个人志向与选择。“书生”指的是读书人,即士大夫阶层,而“不愿悬金印”表明诗人并不羡慕官场中的荣耀和权力。相反,他渴望能够像古代隐逸那样,骑鹤而去,追寻心中的自由与淡泊名利。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离别、留恋以及个人志向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作者介绍
刘过

刘过
朝代:宋   字:改之   号:龙洲道人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生辰:1154~1206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
猜你喜欢

题陈草堂青云得路画

九皋端不入鸡群,羽衣翩跹质也文。

健翮渐逵天上去,光依日月脱尘氛。

(0)

闻蛙

鸣蛙浑乱聒,谁谓春宵幽。

幸有云间月,婆娑数解愁。

(0)

步月二首·其一

今夜清秋月,分明照羽毫。

旷野怜人少,列宿共天高。

影落风枝乱,光飘星海涛。

瞻依倚北斗,直欲舞潇骚。

(0)

夜雨

夜雨鸣不止,端居苦沉沉。

风寂秋灯静,气溟烟堂深。

天地思寥落,诗书静可寻。

漂零随生理,无闷到于今。

(0)

春日西园燕集同何檗樵作

佳客芳时不易逢,江南三月雨濛濛。

酒当半醉半醒处,春在轻寒轻暖中。

柳絮乱飘歌扇白,海棠如妒舞衣红。

晚来更按扬州调,声绕吴姬翠袖风。

(0)

中秋姚宝山有约不遂次日见过

待月荒庐夜不扃,半天风雨更凄清。

孤踪自觉多悲况,皓魄相知亦世情。

赤壁羽仙还入梦,山阴夜雪已寒盟。

今宵握手同看处,顿觉秋光分外生。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